如何让德育深入孩子内心?广州、深圳、上海教育者分享经验
7月9日,在第二届广州市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德育论坛上,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和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就各片区德育工作亮点进行分享,和与会嘉宾共同交流如何推进中小学德育创新,打通“读懂孩子、呵护孩子”成长育人新路径的实践与思考。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
努力让每个孩子眼里有光
学校总量大且范围广、学生数量多,作为广州市的基础教育大区,白云区如何从德育方面全力打造“白云特色的高品质教育”?在分享中,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副局长何美丽阐述了“云真教育”的不懈追求——努力让每个孩子眼里有光。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副局长何美丽在大会上作分享:《努力让每个孩子眼里有光——广州市白云区高质量德育体系建设工作交流》。
“对生活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期待、心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自我挑战中不断成长、在责任担当中明了人生意义与价值,以这种积极健康的生命状态成长,孩子眼里将散发耀眼的光芒。”何美丽分享道,为矢志不渝地达成这一目标,“云真教育”从三方面持续推进德育工作高质量实施。
在顶层设计方面,白云区构建了“云真德育”机制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2347德育管理机制——“两轮三级四协同七联盟”。整合行政与业务力量实现双轮驱动,形成区-片-校三级管理机制,以及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支撑、社会(社区)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7个德育研究学校联盟机制” 指的是,全区所有中小学校,从德育管理、班主任工作、思政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德育课程与活动以及团(队)活动等七个德育研究主题中选择加入,形成学校联盟,破解德育均衡难题。
在德育工作的创新探索方面,白云区持续推进“学科育人”与“协同育人”体系实践。“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我们指导学校从培训、教研、科研、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专业化育人水平。”何美丽介绍道,白云区每学期举行1次区域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大型教研活动,还与新疆喀什、贵州平塘、罗甸、广东雷州开展线上教研活动。
健全协同育人体系,要依靠全社会联手合作、达成共识。白云区教育局联合区委政法委、区卫健局、区妇联等各共建单位的联系,并通过成立区中小学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研究与指导中心、构建家庭教育数字画像、打造“白云区父母讲堂”等家庭教育指导特色平台。其中,“白云区父母讲堂”是白云德育的一张名片,开播6年,播放了24期,超150万人次师生、家长观看。
此外,在一体赋能方面,白云区赋能学校提高育人品质,赋能班主任提升育人能力,赋能家长改进育人行为,赋能孩子做成长的主人。白云区充分把握学生在各个学段的学习、生活、思想和心理上的新变化与新需求,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段衔接后,重视理想前途教育,关注人格培养,并通过评选498个区魅力班级、每两年组织一届“读诵讲辩”等系列特色活动,引领班级自主管理和学生成长,鼓励学生展现个性与特长,让孩子做成长的主人。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
德育工作全链条覆盖,精耕细作落实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晓以《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为主题,详细阐述了广州市越秀区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陈晓表示,国家工作谋篇布局即为大写意,包括了各种法律文件、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政策文件等,而区域工作的精耕细作即为工笔画,包括教育一线的教育策略、行动指南,学校德育处、团委的工作,学生思想品质提升和行动自觉。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坚持为以生为本、以德为先、与时俱进、创新多元的工作原则。通过活动育人、协同育人、课程育人三方面,来让德育工作化繁为简、脱虚向实、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象。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晓在大会上作分享:《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广州市越秀区德育工作探索与实践》。
从2023年9月至今,越秀区以思政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校级育人活动662场次,19万人/次的学生参加活动;首个区域通过“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10个案例获评广州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75.3%的家长接待了到户家访的班主任;9家学校(单位)被认定为广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学校(单位),44所学校被认定为越秀区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基地。据2022年发布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该区学生行为规范的日常表现有20%以上的大幅度提升。
在课程育人方面,以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家校“宽课堂”、研训“立体课堂”为主,全方位打造思政课实践体系,构建起“越秀大思政课”新样态,包括举行各种以思政为主题的校际辩论赛,依据区内红色史迹资源,深化“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建设等。
在活动育人方面,重视团队活动,开展“主题大队”和“团一大青年说”品牌活动;2021年4月在全市率先实现区内红色史迹场馆与中小学共建100%。
在协同育人方面,构建“教育局—学区、集团、联盟——学校——班级”全链条工作,以“品德培养、媒介素养、家庭沟通、父母成长”为主题,涵盖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的家长学校区级课程体系。今年4月8日启动“越秀心语”越秀区青少年24小时心理关爱服务热线。从4月8日到6月30日,该心理关爱服务热线项目呼入464通,接起331通,真实服务203通,通话时长为4800.22分钟,平均服务时长23.65分钟。家长来电占比62.1%。
陈晓强调,在越秀的育人图谱上,除了上述德育图谱外,还建立起体育图谱、美育图谱和劳动教育图谱,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互通循环,实现全方位育人。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
构建“本真、适才、普惠、优质”
的教育新生态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德育专干钟秀华介绍,2024年,福田区以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新起点,积极打造“吃好,睡好,运动好”的幸福底色,构建“让每个生命都健康,让每个生命都出彩”的幸福成色,着力打造“本真、适才、普惠、优质”的幸福教育新生态。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德育专干钟秀在大会上作分享:《五维发力,助推福田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1997年在全国率先成立“春晖家长学校”“1+1+1+N”家庭教育模式,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融合多元资源,例如通过文教融合、体教融合、法教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活动、呵护身心健康的系统服务、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的服务等等。此外,钟秀华还提到,福田区还致力于科教创新,打造“无围墙”的科创教育圈。
“德育承担着‘灭火队’队员、协调员、矛盾化解员等多重角色。”钟秀华坦言,德育担当的多重角色与责任,也使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在德育队伍建设方面,福田区积极落实思政队伍建设、德育主任队伍建设、心理老师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目前全区有专职心理教师252名,福田区青少年心理发展中心还组织了50余名心理教师提供热线、面谈咨询等心理辅导服务,累计服务时间月13300小时,接待来访学生家长超3万人次。
同时,福田区还依托本区“生态名片”——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开展系列主题思政实践课,常态化组织学校深入该保护区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并与多个美术馆等场馆合作,推出线上课程。科学的教育离不开科学的评价,钟秀华分享道,福田区成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并组建了教育评价改革研究课题组,构建了具有时代特征、福田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各校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提供指导。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
全员导师制,1名导师导育11-15名学生
在论坛上,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主任张雯分享了宝山区中小学全员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情况。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主任张雯在大会上作分享:《启智润心,数智赋能,全员育人在行动》。
从2020年9月开始,上海市实施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工作,宝山区从2021年3月起纳入第二批试点。张雯介绍,在实施全员导师制方面,各校基本上由一名导师导育11-15名学生。在导育落地机制上,从有专课、有专门活动时段、有侧重导育、有具体工作内容、有不同工作方式、有专业支持、有导育过程记录、有规定和保障等八个方面作了细化要求。“发现预警机制,从发现学生问题,研判学生问题,紧急处置问题,主动沟通问题等方面做了要求,学校层面落实一校一方案,一校一特色。”
张雯特别介绍了全员导师制“3+X”工作任务。“3”是指:一次学生家访,一次谈心谈话和家校沟通,一次书面反馈,共3项规定动作。“X”是指在上述规定动作基础之上,导师可以实施自选动作。“我们区专门就自选动作做了工作建议,建议从团队活动、小组活动、个人交流三个方面分别予以适当考虑,并从研讨类、活动类、创作类、交心类四类给出了建议菜单。”
在导师制的基础上,学校成立班级的导师团制度,由班主任担任班级导师团负责人,定期组织导师制工作的集体研究和困境学生的联合指导,形成学生关爱的工作合力。该区连续两年开展全系统的“万名教师走万家”行动,全区1.8万名导师走访覆盖全区近15万的中小学学生家庭,走访率达到94.7%。我们采取困境儿童联动走,重点家庭紧密走,特殊儿童反复走方法,重点走访并跟踪、关注困境儿童家庭千余户。
此外,宝山区教育局结合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统一搭建了导师工作的网络平台,方便导师工作过程性的档案记录,减轻导师工作负担,提高导师工作效率。截至今年,通过导师工作的开展已经累计预警4667名学生,预警5844次,有效监控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