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区教育局动态

2024年广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暨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召开

  • 发布时间:2024-12-10 10:17:15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思政一体化 走新更走心

  ——2024年广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暨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召开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思政课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更是价值引领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月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稳步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广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会暨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举行。

微信图片_20241210092128.jpg

  本次会议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黄埔区教育局、广州市学校思政课协创中心承办,广州航海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广州市大湾区虚拟现实研究院协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爽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龚立云,黄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何宇鸿,广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组长陈金龙教授、执行组长曹群教授及专家指导组部分成员代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约200人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分组观摩了黄埔区教育局组织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4个学段同上一堂思政课现场教学,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组长陈金龙教授、执行组长曹群教授、委员汪永智教授分别作了工作指导,小学、初中、高中、技工学校思政课教师代表交流发言。

微信图片_20241210092125.jpg

微信图片_20241210092124.jpg

  广州开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崭新局面

  今年来,广州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持续发力、接续努力,不断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建设“大课堂”,共筑思政课主渠道。把准青少年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政课改革与创新,既重政治性、理论性,也重趣味性、实效性;既重到课率、点击率,也重“抬头率”“点赞率”,打造又红又炫的思政课程,培养又潮又正的思政课明星教师,用接地气的语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出思政课的大格局、大情怀。

  搭建“大平台”,共融社会大资源。聚焦打造和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库,打破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限制,切实贯通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扩大思政课教学半径,将教育场景扩展到日常生活、网络、社会等更广阔的领域,使“有意义”的思政课变得“有意思”,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建强“大师资”,共聚教师共同体。注重思政课教师培养,依托广州市学校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名师工作室等平台,探索形成“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名教师培养对象-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金字塔”,保证立德树人事业后继有人。

  用好“大数据”,共享跨学段资源。积极创作、推广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思政文化精品,以“两个结合”厚植“大思政课”底蕴,以新技术赋能更加新颖、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大思政教育,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为青少年构筑精神基石、夯实人生根基。

  办好新时代学校“大思政课”的五个关键词

微信图片_20241210092127.jpg

  陈爽就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针对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提出五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大情怀”

  “大思政课”要有大情怀。办好“大思政课”,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发展成就、人民奋斗故事为鲜活教材,涵盖历史、现实、国内、国际等多个维度开设综合性课程,办好教育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的“政治大课”。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胸怀“国之大者”、紧扣“两个大局”,以大历史观洞察具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观察和把握事物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厚植“大思政课”底蕴,传承伟大民族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昂扬时代风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为青少年学生构筑精神基石、夯实人生根基。

  关键词二:“大课程观”

  “大思政课”要有大课程观。办好学校思政课,要遵循教育规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在纵向上,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规划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需求,合理设计课程目标,联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的“断点”,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维度实现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实现各学段“一盘棋”,形成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脉络,循序渐进地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横向上,与其他学科教育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同向同行。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价值导向,而课程思政则为思政课程提供了实践平台和载体,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发展。

  关键词三:“大视野”

  “大思政课”要有大视野。“大思政课”强调开放性、创新性,鼓励打破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限制,不断扩大思政课教学半径,将教育场景扩展到日常生活、网络、社会等更广阔的领域,利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平台来拓宽教学视野,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才能让“有意义”的思政课变得“有意思”,把有高度的事情讲得有温度。广州,是千年商都与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英雄之城、红色之城,还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排头兵,对于办好“大思政课”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应运用好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和文化资源、红色资源,高质量办好大中小学红色教育课、传统文化课、综合实践课程,打造好广州特色“行走的思政课堂”。 

  关键词四:“大先生”

  “大思政课”要有“大先生”。思政课是关键课程、是政治大课,选拔和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师的学术造诣和专业能力,更要考量其道德品质、教育情怀以及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能力,要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和要求,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培训,提升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深刻领悟“教什么”,更要学会“怎么教”,着力打造一支高质量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广州教育“大先生”和思政学科领军人物。同时,要积极拓展校外资源,邀请行业专家、大国工匠、道德模范等入校开展讲座,聘任一批校外实践导师、校外辅导员,形成专兼结合、相互协同的育人合力。

  关键词五:“样板工程”

  “共同体”建设要有“样板工程”。2022年底,广州市参加全国、全省首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试点项目,共同体建设项目、市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学校数量都位居全省第一。各共同体、各区教育局、各基地学校要围绕“五个一”(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孵化一批品牌活动、打造一批示范“金课”、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培养一支优秀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在理论研究、制度完善、实践探索上,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形成具有“广州特色、湾区示范”的学校思政课建设新机制,打造新时代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样板工程。

微信图片_20241210095520.jpg

微信图片_20241210095516.jpg

微信图片_20241210095518.jpg

微信图片_20241210092124.jpg

微信图片_20241210095519.jpg

  ▲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堂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新机制:“广州特色、湾区示范”

  接下来,广州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广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广州地区高校资源优势,以强化思政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及社会大课堂四个一体化衔接为抓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六个100”工作,打造1个竞赛平台,启动1个名师讲坛,形成具有“广州特色、湾区示范”的一体化建设新机制,系统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有序进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育人格局。

  全面做优思政课程

  依托广州市学校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启动第四届思政“三百”工作,聚焦相邻学段衔接,打造大中小学思政示范微课100个。

  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征集课程思政经典案例100个,举办1次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金课展示。

  全方位培优思政教师

  选评思政课科研课题优秀成果100个,评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优秀论文100篇。

  打造广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我能我秀”教学能力竞赛,启动“思政名师周末讲坛”。

  全力创优“大思政课”

  探索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推动全市11个区在2025年100%建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

  用好校外实践教育课堂,推进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举办穗港澳学子“大开‘研’界·走读广州”系列活动,建成馆校合作、基地+学校研学校本课程不少于100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