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区教育局动态

天河新增4所公办小学 提供4050个学位

  • 发布时间:2019-05-08 03:07:58
  • 来源: 广州天河教育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2019年天河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即将启动,为了最大化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天河区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增加优质教育学位供给,高标准新开办4所公办小学,首次开设港澳子弟班,深入推进普通学校特教班融合教育,提高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比例......努力让天河的孩子不但“有学上”,而且“上好学”。同时,天河区教育局也结合城市发展的趋势,提前宣传预告未来的政策调整计划:2020年非天河户籍的穂籍适龄儿童租房跨区就学,需提前一年在天河租房入住;自2026年开始,公办中学初中招生将在对口直升的基础上,根据当年中学学位供给情况,适当采用多校划片、电脑派位的招生方式。


天河招生亮点多


2019年,借助先烈东小学、华阳小学等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通过组团发展、名校带动等举措,天河区高起点、高标准开办天河第一小学(珠江新城A区配套小学)、奥体东小学(华润天合配套小学)、志远小学(远洋天骄配套小学)、天英小学(天河星作配套小学),共招收11个班,预计可提供优质学位4050个,进一步提升天河区东北部的优质资源覆盖率。

天河区委、区政府对4所新开办学校寄予厚望,在新开办小学的取名上颇费心思。

天河第一小学——寄语学生追求卓越,勇夺第一;

奥体东小学——地处奥体中心东部,希望学生发扬进取、拼搏、团结、合作的奥运精神,成长为国之栋梁;

志远小学——鼓励学生志存高远,报效祖国,扬帆远航;

天英小学——寓意培育天河英才,“天英”二字与天河区双创品牌“天英汇”互为呼应。


据调查,广州珠江新城CBD中每10个白领就有一位港澳籍人士,他们在穗的工作和生活需要迫切需要相关政策解决。为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应对大量港澳人士来穗务工的现状,天河区在全市率先开办港澳子弟班,对持有港澳居民居住证的港澳居民随迁子女参照本区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办法,单独申请、单独排名、单独安排学位,做好港澳居民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在天河享受义务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工作。

据悉,港澳子弟班拟设置在位于珠江新城东部的广州市南国学校,2019年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各招一个班,并针对港澳地区升学需要创设相关课程。同时,天河区教育局与天河公安分局已协商一致,将为有子女有就学需要的港澳籍家长提供优先办理港澳居民居住证的便利。今年5月中下旬,天河区将公布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办法,将单独列明内地居民和港澳居民的随迁子女在天河区入学办法,保障各个群体公平入学机会。

天河区御景小学作为广州市普通学校特教班融合教育试点学校,自2018年起开始招收天河区户籍的中度智力残疾适龄儿童,开办高中低3个年段各1个班(每班10人)。该校采用复式教学,逐年招生,2019年特教班计划招生5人。


为保证来穗人员随迁子女能够适龄入学,2019年,天河区公办学校和政府补贴的民办学校学位,解决随迁子女入读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比例将提高到65%(比2018年提高5%)。

2019年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学位计划数2158个,其中公办学位1097个。


为落实“减证”便民政策,天河区修订《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政策性照顾学生清单》佐证材料,取消了12类政策性照顾学生关于申请人开证明的要求,通过申请人现有证件、材料等进行认定。

结合城市发展的趋势

提前宣传预告未来的政策调整计划

租住天河想小学跨区就学

需提前一年租房入住

2020年,非天河户籍的穗籍适龄儿童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广州市内无房产、租住在天河区申请入读天河区公办小学的,须提供审核时间在2019年9月1日前、租期至少到2022年8月31日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由天河区统筹安排公办学位。

也就是说,未来想跨区入学的适龄儿童,家长要准备提前至少一年在天河区租房,并办好房屋租赁登记备案。

未来公办中学初中招生

可能多校划片、电脑派位

目前,天河区公办初中升学政策采取“对口直升”方式。但根据对未来几年初中招生数据的测算,部分公办中学将无法容纳对口直升的小学毕业生,因此,天河区决定对未来小升初招生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自2026年开始,小学毕业生(小学2020年后入学的)申请天河区公办初中时,若公办初中招生计划(或招生规模)无法完全接收对口小学(或对口地段)的小学毕业生,公办初中将采用多校划片、电脑派位的方式招收符合天河区公办初中招生条件的小学毕业生。

同时,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就读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名目开设的办学机构替代义务教育的现象,天河区教育局将予以严厉查处,对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不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的,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