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依申请公开转主动公开)
各区教育局,各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局属各学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粤教继函〔2020〕1号)《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我局制定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附件: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广州市教育局
2020年5月15日
(联系人:谭颖臻、关钰丰、金冬明,联系电话:83481357、83707492、22083741,传真:22083742)
附件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粤教继函〔2020〕1号)、《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广州市教育局拟实施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建立“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网络研修、校本实践应用和发展测评带动全市教师完成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训(每人3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网络研修25学时,校本实践应用25学时),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目标任务:校(园)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到2022年底,完成全市中小学校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研训,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总数30%、50%、20%的研训任务。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整校推进应用机制,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加强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订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方案和教师校本研修计划,按照“整校推进”的原则,聚焦校本、基于课堂、立足应用、靶向学习、全员参与。建立高水平研训指导团队,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创建市级试点校,示范带动、分批实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提升校长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以标准为引领、以应用为目标,遴选部分校(园)长和骨干教师开展引领性培训,打造市、区、校各级信息化教学创新的领航团队,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教育,提升校长、教师面向未来教育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三)建立区域协同研训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共享
探索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推动区域内和区域外的结对帮扶、整合资源、协同研训、共同发展。形成信息化名师引领、均衡发展、常态化运行的网络研修共同体;强化信息技术特色的教学素养和师资均衡培训,各级教师发展中心统筹优质资源助力各类学校均衡发展。
(四)构建智能化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教育生态
构建智能服务、精准测评、功能完善的研训平台和资源体系,开展网络研修、校本实践应用和发展测评;聚合技术、师资等多方力量构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支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资源全覆盖和研修共同体建设;创建智慧教育创新实践培训中心,打造覆盖全市中小学教师的智慧教育生态,通过新技术引领和实践应用示范,助力教师个性化发展,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支撑。
三、主要措施
(一)组建“校长领衔、应用导向”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园)长领衔、教学(教研)主任、信息技术骨干等3-5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以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方案和教师校本研修计划的制定与落实、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活动作为工作主线。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对学校首席信息官(CIO)进行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的能力;各区级教师发展中心负责指导并监督学校组建信息化管理团队、助力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整体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学校要及时组建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本校提升工程2.0总体工作。
(二)创建“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应用能力试点学校
按照多媒体教学环境支持“集体教”、混合学习环境支持“集体学”和智慧学习环境支持“个性学”三种不同类型教学环境,分别遴选若干市级试点校。市教育局制定试点校遴选标准和研训计划,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指导开展试点并总结试点经验,编制工作指导手册,将优秀实施模式与经验推广到各区;各区教育局从本区中小学遴选上报试点校,并支持和监督试点校工作开展;各试点校结合学校发展需求,率先开展整校推进的教师研训。
(三)开展“整校推进、一校一案”的以校为本全员研训
学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按照“整校推进、一校一案”的原则,根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方案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研修共同体(学科组、教研组或年级组等)聚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的能力,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以问题为导向确定校本研修主题、开设校本研修工作坊。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方案和研修主题范围选取微能力点,开展网络研修、校本实践应用、线上听评课和“晒课”等活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探索大数据支持下教学创新和个性化教学。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提供研训平台、资源及实施案例,组织区校按要求研训;各区级教师发展中心对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方案进行审核备案、对学校整体推进进行督导监管;学校要制定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方案、评估学校教学环境、确定研修主题范围,创建校内研修共同体、对校内研修工作坊进行审核,组织本校教师参加网络研修、校本实践应用和发展测评。
(四)打造“专兼结合、技精善导”的分级研训指导团队
发挥市、区、校三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分层、分批开展专项培训,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执导,高水平的研训指导团队,推动示范性、个性化研训指导。专项培训以引领校本实践应用为主线,提高培训者指导信息化教学实践以及应用信息技术制定规划、组织教研、指导研修、开展测评等活动的能力。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按年度、分批次培养一批市级研训指导团队并建立运行管理机制;各区级教师发展中心以市级研训指导团队为种子培养一批区级研训指导团队;学校以市、区两级研训指导团队为依托完成校内研修负责人培训,使其具备引领信息化教育教学、开设和主持研修工作坊的能力。
(五)组建“项目推进、智慧特色”的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
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将以提升工程1.0示范校、“智慧教育示范区”支撑校、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校等为主选拔校(园)长和骨干教师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探索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智能化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学校和教师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开展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评价和智慧治理。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开展基于教育教学、职业环境与工作场景的虚拟仿真实训、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实践和探索。各区级教师发展中心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创新指导团队资源,选定教育教学领域,开展信息化教学项目实践(区域、学校层级,跨学科领域等),形成一批优秀案例资源,示范推广。
(六)建立“结对帮扶、双师教学”的区域协同研训模式
开展区域间与区域内的结对帮扶,不同区域、学校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与实践。探索名师网络课堂、直录播专递课堂、远程协同教研和在线听评课系统相结合的“双师教学”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名校(园)长、名教师和教育专家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聚焦信息化应用主题的常态化研修共同体,以外围城区乡村学校为重点,实现协同推进、资源共享、均衡发展。市教育局统筹指导区域间结对帮扶并协调市级名师资源参与;各区教育局按照市级要求开展区域间结对帮扶并拟定本区学校的结对规划;学校根据结对规划开展帮扶活动,并可自主开展其它协同研训活动。
(七)创建“共建共享、产学研用”的多方协同创新联盟
市教育局依托广州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协同创新工程,聚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新技术企业、中小学校等多方力量,构建“政用产学研”一体的智慧教育协同创新联盟,推动企业开发和提供具有适切性、智能化的教育教学APP、资源和服务,汇聚和萃取实用性、高品质的技术应用案例和课例,支撑和覆盖提升工程2.0培训资源体系需求和研修共同体的构建,助力教师个性化、创新型、专业化发展。鼓励区、校积极融入创新联盟,总结提炼智慧教育的成功经验、特色成果,助力教师协同发展。
(八)建设“智能推进、全程支持”的特色教师研修社区
按照“一校一社区、一坊一特色、一人一空间”的原则,创设集学习、研修、实践、听评课、测评为一体的智能化学习环境。为学校配备学校社区,支持自主开设学科组或年级组工作坊、特色校本研修工作坊等。为教师配备个人 网络研修空间,支持参与研修、获取资源、在线交流、成果管理和发展测评等。由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依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建设完善研修社区,为教师参加提升工程2.0提供全程一体化网络空间平台;各区级教师发展中心通过研修社区完成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方案审核备案,学校、教师研训情况监督等工作;学校通过研修社区完成教学环境评估、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方案提交、校内研修共同体(学科组、教研组或年级组等)组建、校内工作坊审核、教师研训组织等工作。
(九)建设“技术引领、应用示范”的智慧教育实践中心
建设智慧教育创新实践培训中心,开展技术引领和应用示范,推进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支撑研训指导团队和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支撑全市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覆盖培训,带动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建设、创新与发展,引导学校为信息化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逐步构建以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智能化教育为导向的智慧教育生态。
(十)建立“成果导向、全程监测”的研训应用评价机制
建立成果导向、全程监测、数据驱动的能力评估模型,将教师的研修学习、教学实践等活动纳入评估范畴,以评促用。由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在提升工程1.0发展测评基础上,利用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加强对教师的研修行为数据、教学常态数据和成果数据的常态采集,优化升级提升工程2.0发展测评系统,对教师实施发展测评,运用大数据分析形成测评报告,为教师精准推荐研修资源和指明实践应用方向,助力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各区级教师发展中心要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对学校的校本实践应用情况进行实时评估;学校要组织教师依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研修社区开展网络研修和校本实践应用,及时上传相关成果,实现全过程的跟踪评价。
四、工作计划
以“边试点、边改进、边应用、边推广”的原则,统筹实施各项工作。
(一)实施准备: 2020年6月前。
1.按照提升工程2.0的标准和要求,建设和完善网络研修社区、在线听评课系统和课程智能推荐系统,优化和改进发展测评系统,建设和引进培训课程资源,设计和论证实施方案等。
2.按照“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工作要求,把已建成与“在线教学”相关的专题课程纳入2001期全员培训,按需自主选学(10学时以内),计入提升工程2.0学时。
3.配合开展省级试点校和试点区的遴选和创建工作。
(二)全面开展:2020年7月-2022年6月。
1.分期、分批实施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专项培训、研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专项培训、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能力专项培训。首期培训预计在2020年7月-8月开展。
2.2020年9月-2020年12月,遴选市级试点校和试点区,整校推进、全员参与,总结经验、打造样板。
3.2021年1月-2022年6月,各行政区域学校教师全员研训。
(三)成果凝练:2022年7月-2022年12月。
开展工程考核评估,总结经验、凝练成果、推广应用;评审认定一批示范区校、示范科组、示范课及优秀培训者和学员。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提升工程2.0由市教育局师资工作处统筹,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推进、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执行办公室(设立在广州市远程培训教师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市工程办”)组织实施。
(二)明确职责分工
1. 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市电化教育馆负责指导教师优化提升工程2.0课例成果并参加年度“晒课”活动。
2. 市工程办负责全市提升工程2.0的组织实施,含计划管理、资源建设、团队组建、平台支持、网络研修组织、校本实践应用支撑与发展测评组织、建立训后应用机制等,负责局属中小学的研训组织工作。各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参与培训者团队建设、资源建设、项目研究、应用创新、研训指导等工作。
3.各区教育局是本区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强经费保障,整合相关资源,科学统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训项目。设立区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执行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工程办”)实施本区提升工程2.0相关工作,包括: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组建的指导监督、学校参训批次安排、试点区校和骨干的配合遴选、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方案的审核备案、学校整体推进的督导监管、区级研训指导团队组建和工作开展、学校校本实践应用指导评估、区内或区外结对帮扶开展、经验总结和优秀案例挖掘等。
4.各校(园)长是本校(园)提升工程2.0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方案、评估学校教学环境、确定教师研修主题范围、组建研修共同体(学科组、教研组或年级组等)、审核校本研修工作坊,组织本校教师全员研训;要指导落实校本实践应用活动,督促教师参与发展测评;要支持和开展各级各类结对帮扶活动;要及时总结经验,挖掘和宣传特色成果和优秀案例;要配合市、区级工程办做好其它相关工作。
(三)规范监管评估
市教育局对各区提升工程2.0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指导督导,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各区教育局要加强对学校提升工程2.0工作的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价,将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组建情况、整校推进全员研训情况、教师发展测评情况等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园)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附录:术语表
1.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重点支持教师实施集体教学。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2.混合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开展集体学习。网络教学环境是指由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简易或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以及其它学生终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终端设备)构成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学科软件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是指由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构成的,能够使师生获得数字教育资源、学科软件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3.智慧学习环境:有智能教育设备支持的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
4.微能力:由教育部工程办研究制定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的30项能力。含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等。
5.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能,能够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支持教师进行常态化研修。
6.晒课:是特指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登录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利用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进行实名制网上“晒课”展示,活动通过遴选推荐的方式产生“优课”供广大教师观摩借鉴。
抄送:市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