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督导评估组对广州市3个区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督导评估反馈意见
2014年7月5日至8日,省教育督导评估组对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广州市南沙、增城、从化等1个区2个市(以下简称“三区(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省级督导评估。本次督导评估是依据《义务教育法》、《教育督导条例》、《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要求,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和广东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规定进行的。评估组按照《方案》规定,本着“公平公正、严格把关”的原则,核查了三区(市)的相关文件资料、数据、资源配置及政府工作情况;随机抽查学校44所,其中,小学32所,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中学1所;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等代表座谈会12个;还发放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随机及电话访谈等方式,征求了三区(市)公众意见。
形成如下具体意见:
一、主要指标达标情况与评估结论
按照《办法》规定,评估组对三区(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区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公众对本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检查,结果如下: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方案》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应在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广东省办学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我省结合本省实际,就办学基本标准制定了督导评估体系共11项指标。评估组重点核查了三区(市)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地、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教学仪器设备值、图书、班额、师生比、教师学历达标率、公用经费等11项指标,核查结果是:各学校均达到了省级评估标准。
(二)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方案》规定,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8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评估标准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0.55。计算差异系数的8项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差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是测算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差异系数的值越小,说明县域内校际间的差异也越小,即学校间的均衡程度越高。核查结果是:三区(市)的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达到国家标准(详见表2)。
表2 3个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系数表
区 | 学校 | 差异系数 |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 |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 生均图书册数 | 师生比 |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 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 综合 |
南沙区 | 小学 | 全县平均值 | 4.6240 | 12.8427 | 2348 | 19.0082 | 39.0243 | 0.0592 | 0.0551 | 0.0402 | — |
差异系数 | 0.4817 | 0.6669 | 0.7258 | 0.4690 | 0.3263 | 0.1926 | 0.2031 | 0.2435 | 0.4136 | ||
初中 | 全县平均值 | 6.3482 | 13.1391 | 3418 | 20.2617 | 46.7236 | 0.0816 | 0.0746 | 0.0546 | — | |
差异系数 | 0.4070 | 0.4376 | 0.3351 | 0.3265 | 0.2224 | 0.1549 | 0.1304 | 0.2272 | 0.2801 | ||
从化区 | 小学 | 全县平均值 | 5.40907 | 11.1014 | 1441.712 | 17.91515 | 39.28908 | 0.07604 | 0.06663 | 0.06002 | - |
差异系数 | 0.5554 | 0.81717 | 0.5063 | 0.57605 | 0.52993 | 0.31664 | 0.32305 | 0.25635 | 0.48511 | ||
初中 | 全县平均值 | 4.28598 | 11.28926 | 1496.823 | 13.32427 | 39.50617 | 0.06668 | 0.05465 | 0.04497 | - | |
差异系数
| 0.23062 | 0.70239 | 0.67166 | 0.46394 | 0.26564 | 0.16528 | 0.17812 | 0.21137 | 0.36113 | ||
增 城 区 | 小学 | 全县平均值 | 5.6171 | 9.4683 | 1635.101 | 11.9293 | 32.0316 | 0.0620 | 0.0575 | 0.0557 | - |
差异系数 | 0.5828 | 0.9282 | 0.6724 | 0.5640 | 0.4878 | 0.2782 | 0.2448 | 0.2873 | 0.5057 | ||
初中 | 全县平均值 | 5.8345 | 9.6340 | 1552.845 | 11.4567 | 46.8308 | 0.0892 | 0.0807 | 0.0606 | - | |
差异系数 | 0.5532 | 0.6611 | 0.8428 | 0.4537 | 1.0333 | 0.1405 | 0.1687 | 0.2875 | 0.5176 |
说明:“全县平均值”是指该县小学(初中)该项指标的全县所有学校的平均值,用于评价该县差异系数是在什么水平下达标的。
(三)区(市)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工作情况
教育部规定,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从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17项指标进行,省级可适当增加指标,总分为100分,评估标准不低于85分。广东省在制定实施《方案》中将教育部17项指标拆分成23项指标,并增加了2项指标,共25项指标。核查结果是,3个区(市)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方案》规定,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需对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就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征求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对三区(市)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均达85%以上。
评估组还对三区(市)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未发现作为“一票否决”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违纪违规行为。
综合以上结果,评估组认为,广州市南沙区、增城市、从化市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评估组将把此次督导评估结果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报告,提请审定,再向国家教育督导团推荐申请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二、成绩和经验
(一)落实政府责任,保障入学机会均等
三区(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和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区、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级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强化领导,精心谋划,加大投入,落实责任,扎实推进,成效明显。
三区(市)在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入学保障体系、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特殊教育体系、义务教育助学体系,保障适龄儿童入学机会均等。
一是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将其纳入教育规划和财政保障,充分挖潜公办学校潜力,努力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要求。从化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70%以上。
二是不断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从化市建立了由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全方位的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制定留守儿童校内外教育工作计划,建立特殊学生关爱服务领导小组,落实结对帮扶措施,全面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程,全方位关爱留守儿童;增城市要求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有针对性地对其提供辅导,帮助其顺利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三是重视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坚持“普特同步”的原则,把特殊教育纳入普及义务教育,通过进入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等方式,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四是积极完善助学体系,推进扶困助学,对学习有困难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帮扶措施,有效防止义务教育辍学现象,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政策要求。增城市为有效解决学校布局调整所带来的学生上学远、上学难问题,大力实施财政补贴交通费、午餐费政策,对因学校撤并后上学路程超过3公里的学生,给予交通费和午餐费补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优化体制机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三区(市)积极落实“以区为主”管理体制,加大统筹力度,科学合理规划,调整学校布局,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同时,建立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位置偏远、办学条件较薄弱的学校倾斜的机制,为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增城市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及镇街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有力推进全市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近三年,先后投入建设资金7.7亿元,新建和扩建中小学校50所,完成工程项目209项,新增校舍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同时,市财政不断加大对山区镇和农村地区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农村和山区的学校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化市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及《中小学校安工程计划》,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环境,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近三年,全市学校尤其是山区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获得学校、家长、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南沙区加大对2012年新并入的榄核镇、东涌镇和大岗镇的教育投入力度,全面改造三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办学差距。
(三)加强队伍建设,整体提升师资水平
三区(市)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工作,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师资队伍的长效补充机制、培养培训机制和交流结对帮扶机制,逐步提升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水平。
一是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稳步提升教师工资收入。南沙区教师工资收入位居广州市前列;增城市、从化市近年来教师待遇大幅提高,并严格落实上级政策要求,为山区学校教师每月增发800元补贴;增城市还完善了规范性津贴补贴,把“四大节日”补贴调整为“七大节日”补贴,每人每年从4500元增加到8000元,较好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建立教师补充和优化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南沙区近三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引进教师100多名,充实了教师队伍,优化了师资结构;增城市针对全市小学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的现状,积极探索实施小学教师转岗培训,几年来,共转岗培训小学英语教师1078人(次),小学美术、音乐、体育、科学教师372人,改善了小学教师学科结构。
三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促进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南沙区积极实施“明珠工程”,开展“明珠大讲坛”活动,举办“明珠杯”系列竞赛,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平台;增城市大力选派骨干教师和校长到教育先进地区挂职学习,全市公办中小学校长参与挂职学习比例达到100%,较好地提升了校长的管理水平和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从化市大力实施教育提升战略合作计划,创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验区,实施“名校长、名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工程”和“校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全面提升全市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是积极落实广州市“百校扶百校”行动计划,采取区域内交流、结对帮扶等方式,落实教师帮扶机制,提升薄弱学校教师水平,促进教师资源均衡分布。增城市积极实施校际联动、结对帮扶计划,探索实施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制度(即农村教师进城跟岗学习,城镇教师下乡支教服务),校长轮岗交流力度大、比例高,教师交流面广,为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了较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城市、从化市制定了《城乡中小学教师支教置换实施办法》,从化市还建立起较完善的教师支教与置换激励机制和长效工作机制,实现了校长、教师交流常态化。三年来,从化市通过支教与置换的教师总数达196人,教师代表反映,尽管教师交流工作时间不长,但这样的交流实效性强,缩小了城乡教师教学水平的差距,对于师资均衡发展起到较大推动作用。
(四)注重内涵发展,稳步提升教育质量
三区(市)严格规范招生行为,积极实施“阳光招生”制度,保障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加强课程管理,要求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有效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增城市积极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把实施督学责任区的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之中,科学合理划分责任片区,有计划、按步骤、分阶段推进责任区工作,较有力地规范了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
三区(市)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充分整合与优化各种德育资源,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德育机制,不断提高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南沙区和从化市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省市名校示范辐射作用,加快区域内学校优质发展和义务教育水平提升;增城市积极实施质量立校工程,努力创新教研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实施以赛代训、送课下乡、现场展示、联片教研、课题带动、网络教研以及经验分享等新型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工作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三、问题与建议
(一)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尚未全面实现;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制度不够完善。
建议: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实现义务教育经费 “三个增长”的政策要求;各区(市)财政部门要根据省的规定,尽快完善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制度。
(二)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学校无用地红线图、学校规划图,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佐证材料不足。
建议:由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对所辖学校进行一次全面测量,并由学校向规划和土地部门申请,办理确权手续。
(三)三区(市)近4—5年都未核定教师编制,部分学校存在结构性缺员现象,导致音、体、美、科学课程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配置仍不均衡。
建议:区(市)编办、人社局和教育局,要严格执行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及时、科学核定教师编制,尤其向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小学、教学点倾斜;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交流力度,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四)部分学校文化建设偏弱,办学特色不鲜明。
建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可持续发展;充分挖掘本地域的文化底蕴和育人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彰显学校育人功能;进一步加强学生校内外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