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好教育| 广州教育联动各方资源 “四位一体”同发力 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22天,34场--国庆节前后,老电影放映员黄树辉带着放映机走进校园,为广州34所小学的学生播放红色老电影,让学生重温红色记忆。
这是广州市教育局为筑牢学生理想信念之基,充分利用社会爱国主义教育红色资源,开展的红色研学活动。
助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需要构建起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位一体”保护格局,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教育学生的良好风尚。以广州市教育局为主导,全市各学校在党组织的引领和主导下,积极联动各方资源,为学生打造广阔舞台,为成长保驾护航。
家校联动,家长当好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要发挥榜样作用,承担起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使命。
“学校深刻感受到,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优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实现育人目标。”广东广雅中学校长叶丽琳介绍,家长已经成为参与广雅中学教学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
在广雅中学,家长也需要认真“上课”。广雅中学成立了“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另外,在新高考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该校邀请不同行业的家长担任“职场生涯人物”走进课堂,介绍自己熟悉的行业,激发同学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对于中小学生家长,存在着另一令人困扰的问题--“三点半难题”。由于许多家长下班时间晚于学校放学时间,接送孩子、课后托管往往需要求助于校外托管机构,而不少机构“收费昂贵又不靠谱”。
如何破解“三点半难题”,给学生减负的同时给家长松绑?广州市教育局拿出了打造校内课后服务体系的解决方案。
2018年5月,广州率先出台《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并指导各区建立以学校为主体、多方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型课后服务体系,构建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力争高质量满足学生校内课后服务需求。
在校早餐、午餐、午休和下午课后托管……校内课后服务内容多样,且覆盖面广泛,全市有九成小学开展校内课后服务,近七成初中学校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如此,家长能够将被“解放”出来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家庭教育、家校沟通之中。
家校联动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打破传统的“隔离式教育”是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融合教育的形式更符合特殊孩子本质需要。
目前,广州共有122所幼儿园招收特殊儿童,普通学校共建资源教室183间,已建特教班38个,为中轻度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其中,广州市启聪学校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学校改革,今年开始招收融合学生,让健听学生和听障学生在同一个校园中共同学习成长。
“我们准备让家庭之间组成小组开展活动,让融合理念渗透入家庭。”启聪学校校长马丽介绍,实行融合教育后,家校联动是一大重点工作。学校将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并通过开设亲子课堂、组织亲子观影活动等活动,引导更多家长正确与特殊学生相处。
社会支撑,搭建广阔舞台
“学生的培养不能局限在学校,我们为学生链接更多的资源,培养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目标远大的学生。” 广铁一中教导处副主任李雪说。
在广铁一中,学生能听著名军旅作家作报告,能听院士开讲座,能和知名篮球教练、跳水教练共度体育节……专家名家进校园,与学校联动,形成合力,为铁一学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优质的养分。
社会是更大的学校,广州各学校积极挖掘社会资源,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历练实践,助力其全面、健康成长。
日前,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在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项目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工程测量项目获得二等奖,其中液压项目在全国中职学校技能竞赛中斩获金牌,均获得国赛资格。
“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屡夺佳绩,离不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黎城荣介绍,学校注重内涵建设,扩展社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目前校企合作企业达到38家,5个骨干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达25个。
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思想品质与技术技能缺一不可。广州市教育局也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青少年补充“思想之钙”。
红色资源是光辉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功能,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的合作模式,广州市教育局启动了首批馆校合作研学系列课程的开发工作,从160余家意向申报单位中精心选取了17所中小学校、幼儿园与1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研发17门馆校合作课程。
学生们既从社会资源中获得滋养,又以行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党建为引领,各学校积极开展志愿活动,天河区棠福学校党支部每半月举办一次伏羲“5+1”公益学堂,为社区学生、家长送课上门;启聪学校积极联合社会力量,组织高年级学生在广州地铁进行志愿服务,教授工作人员简单的手语交流技巧;开发区嵌入式培训学校建立创客驿站,提供5000多个床位给来粤创业学生免费入驻15天,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特别是人才孵化贡献力量……
政府主导,强化保障教育
在“四位一体”格局中,广州市教育局发挥着主导作用,统筹出台了一批教育改革举措和惠民政策,聚焦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为了解决“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广州市印发了《广州市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通过鼓励多元举办公办园,推进解决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及历史遗留问题,健全市本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奖补机制,落实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定额补助等,激励各区多渠道增加公办幼儿园资源。截至今年12月,广州市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约5.88万个。
既要“有学上”,又要“上好学”。在为学生打开求学大门后,广州又集中力量对全市中小学校校园进行功能微改造,进一步完善校园功能设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学生学习环境质量。加强中小学校卫生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深入开展 “厕所革命”,市、区财政总计投入6亿多元改造提升学校卫生基础项目,使全市中小学校厕所覆盖率达100%,做到全市中小学校没有旱厕,配置厕纸、洗手液、洗手设施、干手设施等。
“硬环境”是教育的基础支撑,“软环境”则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基所在。广州市教育局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通过全面对标对表“六要”与“四有”的新时代教师新标准新要求,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
同时,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破除“唯分数论”的怪圈。今年8月,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实施意见》,明确从2021年开始,广州中考体育与健康考试分数将提高至70分,跳绳、中长跑满分按省标准执行。出台《广州市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编制《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开展优秀艺术团队展演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超50场,举办“羊城学校美育节”系列活动,与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热爱劳动 拥抱生活”劳动教育政策与实践研讨活动等,着力于学生艺术、劳动素养的培养。
今年也是广州首次试点高中自主招生,报名考生达11388人,其中报名人数最多的是广州市第二中学,达2348人。“探索自主招生,就是要克服‘唯分数论’。”广州二中校长张先龙介绍,该校后续还会针对自主招生开发配套课程,丰富学生见闻,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精研意识。
“我们要坚持走在前、做表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同时联动各方,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将发挥好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南方日报记者 马立敏 钟哲
见习记者 吴淑斌
来源:南方日报 2019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