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 > 教育服务 > 学前教育

【学前故事④】我用初心奋斗在荔湾学前的十年——荔湾区上九幼麦榴

  • 发布时间:2021-06-01 10:48:34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序:

  看着子铭盯着小螃蟹专注观察的小脸蛋,我习惯性地思考:“宝贝专注观察长达10分钟了,他不但对螃蟹那硬邦邦的外壳、乌黑透亮的眼睛、长着细小绒毛的爪子感兴趣;还在思考螃蟹是吃叶子还是泥块……”,不动声色,我举起相机给孩子的专注时刻拍下定格,先简单几句记录了孩子的当下,利用家园联系本向子铭家长分享,建议爸爸妈妈周末继续带孩子踏青寻野趣……

  你若问我,这样关注孩子学习“哇”时刻的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哦,这可不是一蹶而就的,从教材视角转变为儿童视角,历时不下十年啦。

科研为径,发现儿童

  “我所认为的好的教育,需要靠我们对孩子永恒的敬畏;靠我们对孩子永恒的发现,为孩子的童年带来更多的快乐和遐想。”

  我的幼教生涯始于90年代,那时“弹唱画跳”还是衡量一位幼儿园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集体教学活动是展现幼师专业素养的舞台,沿袭前辈的传承,我在一线教学中积累实践,努力修炼“带班”能力,但荔湾学前教育的改革已经悄然发起。2012年,国家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首先提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霎时间在学前教育领域激起千层浪。荔湾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突出科学保教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以教科研并举抓教师队伍建设。从那时起,荔湾区的幼儿园老师开始都能以教师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申报区级教师小课题,这在广州还是开先河。

  教学研究究竟与“带班”有什么不一样呢?此时,已步入骨干教师“年龄”级别的我,最初带着好奇心借助区域的平台踏上了科研的道路。我获得了首届区级教师小课题立项,从跟随专家、领导零散参与教育课题研究的某一片段,第一次作为课题主持人完成了《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的教育研究,这宝贵的机会促使我学习以问题研究的思维看待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发现儿童的学习,观察孩子,“蹲下来”与孩子平视。

  思维的改变我远不满足,行为的转变也需要同步。围绕学习《指南》,2013年,荔湾学前教研首次实施教研员蹲点入园,引入新西关“学习故事”评价模式,开展区域研耕行动,在协和幼儿园这个研耕基地里,我随教研员周老师“研儿童”“耕活动”。每周一个主题,我和同组的老师们每次都是“闭上嘴巴”,化身行走的相机,大家如此着迷地用视频、图片或简单白描的方式记录教育现场孩子和教师的一举一动,结束后再“舌战群儒”。教研员的引领让我在具体的观察评价培训中聚焦教育活动中具体的问题,学会聚焦孩子发现、探索的过程并提供持续的支持。

1.jpg

  课题研究与“研耕”学习实现了我在学前教育新发展时代的思维与行为的蜕变,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先后主持参加了十数个各种级别的幼儿教育课题研究,对学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的儿童观、教育观也在一次次具体的研究中构建,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愿景:在幼儿一日生活管理中发现教育问题,走符合教育内在规律的本真本色之路,寻快乐班级和谐教育途径,匠心育苗,祈愿孩子身心和谐、和而不同发展。

科学养成,协同成长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一切基于儿童,我所能做的或是我应该做到的是把幼儿园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2.jpg

  仅仅教师改变足够吗?借助我所在的协和幼儿园--百年创园历史,我开始进行新的思索。学龄前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教学,我尝试用理论进行解释,用跨学科的思维统整出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感觉统合学习理论的集合--既帮助孩子适应,在教学实践中即为养成,践行协和幼儿园“教育基于和乐,英才始于习惯”的教育理念。作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组的一份子,助推了生活习惯、保健习惯、学习习惯的三大体系养成教育课程形成。2013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荔湾区合作共建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荔湾实践基地,开启幼儿园打造“一园一品”工程,协和幼儿园以养成教育为基础的“和乐”教育品牌迅速在广州幼教脱颖而出,开始走向全国。

  2015年,荔湾区开启广东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幼小双向衔接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统筹区域超过20所幼儿园与小学深入开展幼小双向衔接的研究活动,作为主要参与者,我开始思索孩子成长的另一助力--社会的力量。通过与小学合作,我开发的“幼儿前书写游戏策略”融合感觉统合游戏在区里的得到推广,学习习惯的双向衔接在幼儿园和小学得到认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网络公益课程《幼小衔接:学前适应实用手册》线上惠及数万家庭,父母和老师们的分享和转载让更多人认识了家庭参与教育的力量。

5.jpg

  我设计的“幼小衔接小任务”得到幼教同行和家长的认可。就拿通过“小任务活动”进行的“每日运动:跳绳”这个习惯来说,这缘于孩子们入小学之前制定的目标:“要学跳绳”,对比以往零碎的随意练习很难掌握,自从有了小任务,大家在共同约定的任务里,结伴每天在家各自进行锻炼,家长在群里为孩子互相打气,直击孩子们的突破,孩子们学会跳绳的同时收获了“队友”“粉丝”“成功”“坚持”,泽文小朋友在六岁的当时就创造了连跳一千的记录,现在,五年过去了,已经四年级的他坚持跳绳习惯还一直保持,他今天的水平是一分钟单摇196个啦。

星火燎原,点亮你我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但更是尽自己所能化为这一盏灯,变成点灯人,点亮你我。”

  2017年,荔湾区第一次面向学前教育领域启动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创建让我看到了新的方向,并成功申报获批麦榴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以“匠心育苗,协同乐行”为工作室目标,以打造荔湾区幼儿园骨干班主任成长的摇篮为发展定位,希望用自身的经验专业引领各园的班主任工作。经过三年的建设,工作室带领来自不同体制的十所幼儿园二十多位教师创建了一个自主、自律、自觉的班主任学习型团队。工作室的成员承担市、区、园际教学任务、支教帮扶,参与各级教育课题研究。青年学员成为业务新星,在广州市“文溪雅荷杯”课程设计中脱颖而出,接过了荔湾教育的接力棒。

  但这远远不够,“锵锵之行,智慧融合,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荔湾幼儿园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工作为学前教育领域的首次尝试得到市的广泛关注,我荣幸地以荔湾区学前教育阶段唯一一位教师层面的 “品牌教师”之“荔湾名师”的身份,成为广州市首批基础教育市级骨干教师,担任广州市幼儿教育研究会“微视导”特约教研员,成为《指南》巡讲指导团成员,在广州十二区帮扶区级以下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带去关于《指南》的指导思想,把教育教学经验分享到更多幼儿园中。

4.jpg

  在入选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幼儿园名教师培养对象后,通过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培养项目以及各类公益的平台等渠道,我将自己教育经验带到新疆、西藏、贵州、海南、粤东、粤西等多地,带给更多需要的人,我只希望自己的一盏灯将学前教育的暖光带到祖国的天南地北。

  教师的发展是一个时代的影子,我在荔湾学前的十年,见证了一名幼儿教师的成长,同样也看到广州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我一直追求的座右铭,未来,我将秉承教育的初心,继续在学前教育的沃土上研耕,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的幼儿教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