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
(1994年8月31日)
为适应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1)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为标志,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 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 愿。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 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 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 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5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化,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 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派生机勃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世 界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广大青少年 的成才和发展展现了广阔的舞台和美好的前景。近年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 导下,学校德育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前进,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思 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维护学校、社会稳定方面发 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青少年学生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改革开 放的进程,希望祖国早日强盛,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成才的愿望和学 习的自觉性增强,努力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这些都是我们 因势利导,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3)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的
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少年;
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条件下, 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革命斗争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 各种矛盾,社会生活中还有需要克服的消极现象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的情况 下,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 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加快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地要求德育工作更好地发挥 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4)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有紧迫感。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大改进工作的力度,完 善德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和忽视德育工作的倾向,努 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5)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 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 法。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的行为 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 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各种教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要针对不同年龄及 学习阶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逐步提高。各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教学大纲、教材 、读物,教育和管理方法,学生思想品德表现的评定标准及方式等都要据此加强整体衔接, 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
(6)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学校政治理论课 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 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向青年学生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 ,学习毛主席的重要哲学著作,特别是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从 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回答学生普遍关 心的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 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根据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变化以及学生 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编写出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教材。要改进考试 方法,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序和实际接受情况。
(7)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要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形成贯穿小、中、大学各教育阶段,由浅入深的稳 定的教育序列。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要开设时事政策课或讲座,以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重 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现实的国情教育。中小学都要有自己特色的进行 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基地和乡土教材。要建立和健全升降国旗、重要集会唱国歌等制度, 积极组织缅怀英烈、学习杰出历史人物、参观文化古迹、革命遗址、祖国山川以及新中国建 设成就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充分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气氛 。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要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要教育学生明确,确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倡导集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集体、
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 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辨别是非善 恶的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要引导他们接触人民群众,学习人民 群众,组织他们参与校内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要对学生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青少年成长发展与国家的前 途命运息息相关,因而,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始 终是他们关心和思考的深层次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深入进行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逐步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8)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要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 展中长期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并编撰成系统的丛书。要把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在人民革命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新道德典范结合起来 ,并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提出有中华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 和道德规范,编写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教材、读物,拍制影视片,广泛宣传,反复教育 ,长期熏陶。
(9)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 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特别 是宪法的教育;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进一步 落实音、体、美课程,并积极在普通高校和高中阶段开设艺术选修课,陶冶情操,提高学生 的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 能力。
(10)德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与加强管理相结合。 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 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强管理,认真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 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严格校规校纪,加强 良好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11)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教师最关键,要认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书育 人任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教师 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政策,采取切实措施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鼓励教师担任班主任,落实教书育人工作。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也要明确育人职 责,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12)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借鉴国外 包括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教育改革中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并及时加以规范 ,形成稳定的机制。高校应积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 想品德课统筹规划,分工合作。各门课程的建设应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全面发展的办 学指导思想,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标准要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教学主管部门和教研人员要深 入教学领域与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发挥教学、科研的德育功能。
(1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 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 。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 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 最好的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
(14)加强实践环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 项基本措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组织学生适当参加一定的物质生产劳动作为一门必修课, 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具体督促检查。实验、实习课程也要进 一步加强,在时间、组织、条件上予以落实和保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 、劳动课要有公益劳动、远足锻炼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高中和高等学校要把社 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文化服务、军政训练 、勤工俭学等活动。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明确教育目的,提高教育实效。 对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妨碍学习和校园生活秩序的活动要予以劝阻并制止。
(15)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 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同 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 建立校外教育网点使学校德育向校处延伸。要依靠关心下一代协会、社区教育委员会、校 外德育辅导员等各种社会性的青少年教育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动员、协调社会各方 面力量支持学校做好德育工作。
(16)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都要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领导。不管学校实行何种领导体制。校长都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在 党委(总支、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学校都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 理体制。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学校 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机构改革,应注意对德育机构作出合理安排,有所加强。要建立德育工作 的评估制度,并把德育工作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高等 学校德育工作应列入“211工程”评估标准。
(17)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和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 自身的规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把德育重大问题研 究项目列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德育专 家、教授、特级教师和理论家。
(18)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 精湛的德育队伍。各级党委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采取措施,稳定德育骨干队伍,不 断补充新生力量。要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素质。要创造条件组织政治理论课教 员和德育工作者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研究改革开放前沿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建立表彰制度,增强德育队伍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并使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 。要完善德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为他们解决好专业职务、待遇等方面的问题。要制定政 策,保证德育工作骨干能够不断地得到进修提高。积极支持和发展“双肩挑”的制度。
(19)保证经费投入,改善物质条件。德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 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合理确定德育方面的经费投入科目,列入预算,切实保证。学校要为德育 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
(20)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 党组织应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以及对德育工作的领导,要求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 中起模范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以及工会、共青团组织,发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特别是教师要发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作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应根据各自的特 点和任务,开展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吸引到自己周围,成为党联系、团结、教 育青少年一代的重要纽带。党、团组织应根据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要求,举办业余党校、 团校、推动学生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的活动,积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骨干入党、入团 。
(21)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宣传、理论、文艺、影视广播、出版、新闻界必须 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青少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 情趣,倡导正确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切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部门和作家、艺术家,都 要满腔热情地为青少年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对非营 利性的高雅的严肃的文艺事业予以重点扶植。中宣部、国家教委、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 要定期奖励优秀的青少年教育影视片、读物和歌曲,表彰从事青少年艺术教育做出重要贡献 的艺术家。要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以及群众监督等对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 的管理,制止只顾谋利、无视社会效益的行为。要制定法规,地方的公安、工商和文化管理 等部门要依法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严格管理。
(22)运用法律武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各级政府要广泛宣传,认真贯彻《 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安、司法、检察、工商管理、海关、邮政等有关部门要采取严厉措施 ,查禁淫秽书刊、音像制品,打击教唆青少年犯罪的活动。教育部门要协助政府做好未成年 人保护和防治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的协调工作。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情况应作 为考评各地政府工作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23)地方各级政府要把优化社区育人环境列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计划。每年都要为青 少年教育办几件实事。在城镇建设中,要注意兴建科学馆、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 馆和青少年之家等设施。对已有而被挤占的设施,要做清理。农村要结合当地的精神文明建 设,对中小学生进行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的教育。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 育方面的场馆、景点,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重要课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因地制 宜确定并重点建设一批德育基地,对学校有组织的参观教育活动免予收费。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把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整 体工程中加以实施。
(24)学校德育工作要有法制保障。学校德育的地位、任务和主要方针、原则 要有权威性和稳定性,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证教育者、受教育者及社会有关方面 共同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教育的改革、发展使这种法制建设更为必要 和迫切,要把这个问题进一步纳入到整个法制建设中加以解决。
(25)加强各地党委、政府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 要领导要抓德育,要定期研究并检查学校德育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部门 的作用。各级政府要为学校德育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创造必要的条件,切实解决学校德 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主要业务之一。要完 善地方党委、政府和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联系学校的制度,
定期到学校做形势 报告、讲学、与师生座谈、交朋友。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 的关系,把维护学校稳定,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陆续下发了《中共 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 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 的基本精神仍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情况变化了的,以本文件为准。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 部门要检查、总结贯彻落实情况,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提出贯彻 落实本文件的具体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