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 > 政策法规

关于实施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

  • 发布时间:2008-09-22 08:12:21
  • 来源: 本网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关于实施我市高等职业教育
 
关于实施我市高等职业教育
内涵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
 
市属各高校、有关单位: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我市高职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粤教高[2007]102号)、《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穗府[2007]33号)精神,提出加强我市高职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工作若干意见:
一、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工程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遴选20个素质教育建设项目,推进立德育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业道德、法制、人文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培育学生诚信笃实、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虚心好学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社会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优化结构,实施专业建设工程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适应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科学的专业预测、建设与协调机制,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遴选建设30个基础条件好、改革思路清晰、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先进、改革成效大、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尤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优势突出的市级示范性专业,争取建成国家和省级示范性专业。
各校要以示范专业建设为契机,以重点专业为龙头,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专业群建设,带动相关专业改革发展,逐步形成以专业特色为基础的办学特色。要抓住机遇,集中力量发展我市产业优化升级大量需要的汽车、数控、机电一体化、轨道交通、现代物流、制造、信息、石油与医药化工、生物、软件动漫等专业,积极发展高级护理、物业管理、社区、旅游、文化服务等新兴专业,努力优化改造市政建设和建筑工程、纺织服装、现代农业、市政园林和包装装潢等传统、特色专业。
三、创新模式,实施教学改革工程
加强教育教学立项改革,遴选资助50个市级教改项目,支持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试验,推进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争取行业企业参与,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切实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地位。通过委托行业组织和协会组织计算机软件、英语口语、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等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推动实践性教学工作全面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益、水平,办出特色,争取培育出20个市级、10个省级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
四、强化基础,实施精品课程和优质教材建设工程
抓住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重点和难点,强化课程和教材基础性建设工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进课程建设。遴选建设30门市级精品课程、20门内容新颖、体系合理、特色突出的立体化教材,编写50门市级优秀教材,力争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效果有较大突破,取得15门左右省、国家精品课,15门左右省、国家优秀教材。遴选建设50门网络课程,积极推进网络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加强校、市数字化图书馆和网络辅助教学网站建设,实现图书资料等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优质资源上网开放共享。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建设具有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的精品课程,编写一批基于生产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优质教材。
五、优化机制,实施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各校要以遴选建设10-15个市级教学团队为契机,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工学结合型和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等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和有效合作机制建设,注重优化“双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实践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鼓励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计,通过制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制度,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量聘请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同时,组织教师教学开展技能竞赛,提供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
六、强化措施,实施教育教学名师建设工程
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各校要进一步明确教师是高校第一办学资源,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采取措施,确保优秀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建设中脱颖而出,鼓励保障高水平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多出成果,充分发挥校级教学名师示范作用,在各校培育教学名师的基础上,遴选培养10-15名市级教学名师,加大培养力度,争取培育出5名省、国家级教学名师。
七、加强合作,实施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提高实践教学基础建设水平,遴选建设25个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中心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在实习基地进行集中实习,拓宽学生校外实践渠道。各校应抓住机遇,吸引企业对学校的技术、师资和设备支持,与企业建立形式多样、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使校内外实训基地成为技术装备先进、教学改革力度大、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及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厂校合作平台,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的比例,让师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和氛围中,训练实际动手技能。
八、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
各校要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学分制,实行多种学制并举的教学管理体制。根据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以满足岗位(群)实际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标准,在各专业中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行并完善弹性学制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双证书”制度。各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位置,主动与劳动、人事部门和行业联系,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人数逐步达到80%以上,获得高级工证书的比例要逐年提高。根据国家职业分类标准整合课程体系,要把证书课程纳入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之中,尽量使专业教学大纲与证书考试大纲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九、深入研究,加强探索,提升教学研究与实践水平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各校和高职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内外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先进经验,深入研究我市职业教育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改革方案提供依据。我市将开展第七届教学成果评选工作,遴选和培育30个市级重点教改项目、30个优秀教学成果,争取15项成果进入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行列。
 
 
           二〇〇八年 月 日
(联系人:林爱华、李炳珊,联系电话:83187737、13719305245)
主题词:高等职业教育   建设 意见
 抄送: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徐志彪副市长,赵南先副秘书长。
 广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8年 月 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