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帮扶工作

“疆”山美如画 十年再出发

  • 发布时间:2024-04-29 09:47:02
  • 来源: 广州日报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心,“组团式”与“柔性”医疗帮扶双重发力,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共同富裕……物换星移,十年蝶变。10年来,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广州对口援疆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幅千里“疆”山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珠水润昆仑,岭南绿戈壁。站在新的起点上,第十批广州援疆工作队坚持“支援”与“合作”结合、“输血”与“造血” 并重、“硬件”与“软件”共建,2024年全年投入援疆资金6.2347亿元,共安排22类64个项目,持续深入推进民生援疆、智力援疆、文化润疆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产业援疆,加快构建体现本地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疏附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致敬。

  就业导向 提质增效

  村民纷纷走出家门就业‍

  谷雨刚过,疏附县吾库萨克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棚一派繁忙的景象。温室大棚中,从山东烟台引进的“布鲁克斯”“俄8”“美早”等大樱桃已进入高产期,一串串个头饱满、色泽红润的大樱桃挂满枝头,吸引不少周边游客前来现场采摘。

1.jpg

  疏附县吾库萨克镇地理风貌

  “原来喀什地区最早的一批露天樱桃是在每年5月20日左右上市,我们在广州援疆工作队的指导下,引入了高附加值的早熟樱桃,上市时间提前了60天,价格还是露天樱桃的2~5倍,确保年年抢到‘头啖汤’。”疏附县疆南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吾库萨克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蒋新兵介绍,目前公司种植了30个温室大棚大樱桃,每个棚的产量在100~200公斤、年产值5万元、利润1万元,等到丰产期,总年产值可达到600万元、利润高达300万元。

2.jpg

  “俄8”大樱桃

  广州援疆工作队队员、吾库萨克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孙国栋介绍,近年来,广州援疆累计投入资金3400万元,对产业园及其附近村落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和提升改造,目前以粤菜疆种、特色中草药种植、高附加值菌类作物种植、休闲采摘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建有南疆地区唯一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自产业园投入使用以来,长期稳定就业500余人,季节性就近就业2万余人次,人均月工资从初期的1500元增长到3000元以上,园区年产值达到0.8亿元。

  2021年就来到产业园务工的古再努尔·阿不力孜目前已经是红菜薹、豌豆苗、芥蓝等广东叶菜的种植“专家”,月薪也从2000元提高到4500元。“下半年,我计划承包几个棚自己种植,估计收入会比现在提高2倍。我还想当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都教给村民们一同致富。”古再努尔·阿不力孜表示,如今村里的家庭妇女都愿意走出家门寻找就业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的日子。

  广州援疆工作队队员、疏附县吾库萨克镇党委副书记廖鑫表示,第十批广州援疆工作队积极对接广东后方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援疆资金700万元设灵芝工厂化种植示范基地,预计今年6月投产试运行。同时还引进广州谷雨化妆品公司在产业园设立光果甘草科研试验种植基地,进一步提升和丰富产业园内的种植业态。

  市场导向以商引商 

  粤新企业“双向奔赴”

  第十批广州援疆工作队进疆以来,安排援疆资金2.22亿元,用于疏附县三园一区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文旅小镇打造、产业及就业扶持补贴等;围绕商贸物流产业积极推动谋划盘活广州新城,出台租赁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推动泊通等6家二手车交易企业落户广州新城。积极开展“疆品南下、粤品北上”系列消费帮扶活动,2023年以来,助销疏附县农产品11672.82吨,销售额3.34亿元。

  2024年,工作队将持续培育特色产业,加大消费帮扶力度,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设立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其中就业扶持基金3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6400万元,聚焦盘活广州新城,投入7200万元完善“四园一区一基地”产业配套设施提质改造;围绕二手车交易、商贸物流、餐饮酒店等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推动广汽国际、广物优车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粤疆两地,互助共赢。“我们立足疏附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引商,推动更多好项目到受援地落户发展;同时发挥工作队的桥梁作用,利用后方单位的资源,在帮助疏附产品拓销路的基础上,也为广州企业找市场、谋发展,让粤新两地的企业真正实现‘双向奔赴’。”广州援疆工作队队员、疏附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曹露说。

  文化润疆 红色筑基

  不断丰富非遗文化内涵‍

  在明德小学的非遗工作室,广州市第四批“组团式”帮扶教师陆婉静正带着孩子们练习中华传统文化——剪纸。从单色剪纸到套色剪纸,再到现在的融入文化内涵的剪纸,一幅幅师生共同完成的作品,见证了一批批广州援疆教师的一脉相承与不断创新。

  “去年2月,我从上一批援疆教师手中接过‘接力棒’。当时就想将诗词、纹样、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等更多文化内涵与剪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学到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陆婉静表示,接下来还将建立“香文化工作室”,将传统香文化和中华礼仪相结合,将学校目前开展的书法、剪纸、皮影、蛋雕等课程都融合进去,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跨界融合式的教育正出现在疏附县的各大中小学校。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的书法课堂,退休后仍主动申请前来援疆的广州教师孙文萍,正在教学生练习书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平时的书法教学中,她会让学生们对当天要学习的字组词、造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从而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水平。

  “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们在学校开设书法班、刺绣社团,在课堂中感受书法的美,刺绣的雅。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专注力和毅力,更重要的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孙文萍表示。

  如今,红色宣讲员和红色宣讲团、红领巾心向党、足球援疆、狮王争霸等系列活动在疏附县中小学校园轮番上演,龙狮队、花样跳绳、剪纸、皮影、足球等特色项目遍地开花,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覆盖。

3.jpg

  在明德小学非遗工作室内,广州市第四批“组团式”帮扶教师陆婉静与孩子们一起展示剪纸作品。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擦亮舞龙舞狮、非遗文化进校园等的广东援疆品牌,不断探索新的帮扶模式与机制。”广州援疆工作队队员、疏附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国星介绍,计划今年将疏附二中、明德小学、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分别打造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校、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校、思政教育特色示范校;在疏附县打造三个校园声像图书室,促进当地教育信息化建设,让更多的疏附县孩子能够享受先进、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广州驻疏附支教团及后方资源优势,打造一批特色精品课程,成熟一课推出一课,并逐步提炼成果并辐射当地。

  医疗援疆 授之以渔

  “师带徒”让本地医生真正“站起来”‍

  在疏附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教学主任杨瑞明正带着“新徒弟”为一位年近百岁的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后检查。“从目前复查的情况来看,老人术后视力非常好,没有出现并发症,术后第一天视力就达到了4.8,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杨瑞明表示,手术所需的费用由广州“粤新光明行”援疆项目承担。

  2024年3月,杨瑞明来到疏附县人民医院,已累计为上百名患者带来光明,援疆期间,杨瑞明一边加强眼科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一边提升当地眼科医生的手术水平,还计划将自己发现的“好苗子”带到广州医院继续进修,希望更多本地眼科医生能在广州医疗援疆的帮扶下真正“站起来”。

  “医疗援疆不仅仅是广州援疆医生来这里看病,更重要的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因此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做好‘传帮带’。”广州援疆工作队队员、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黄煌表示,第十批广州援疆工作队进疆以来,一方面对重症医学科的设备进行提升,使其与现代主流ICU设备水平相匹配;同时提高医生的持证率。

  广州援疆工作队队员、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黄煌(左一站立者)指导当地医生为病人做检查。

  “通过一年多的‘师带徒’,当地医生进步巨大,以前听都没听过的医疗操作,目前已经能上手做了,也能运用更先进的设备及时发现患者的疾病问题。目前疏附县人民医院转诊率明显下降,救治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黄煌说。  

  托克扎克镇卫生院有一栋“黄埔楼”,不仅外观充满岭南元素,楼内的“中医馆”也颇为当地百姓称道。“曾经有一位维吾尔族大姐来我们医院就诊,广州援疆专家在这里用中医疗法治好了她十多年的头痛,从此我们院‘中医馆’的名声在本地老百姓中口口相传,大家都愿意主动来我们乡镇卫生所看病。”托克扎克镇卫生院院长艾山江·托呼提自豪地说。

  “黄埔楼”还引进了喀什地区第一家智慧化疫苗接种系统,取号到接种从原来的半小时缩短至5分钟。“在智慧化系统中,全镇近3000名儿童的接种信息一目了然,系统还会自动提示预约,接种效率大大提升。”托克扎克镇卫生院防疫科主任车建文说。

  广州第十批援疆医疗队进疆以来,“组团式”和“柔性”医疗帮扶双重发力,实施“粤新同心 健康同行”项目,全年完成白内障免费筛查手术治疗290例,完成结核病免费治疗501人,擦亮了医疗援疆广州名片。

  “2024年,广州医疗援疆拟投入资金6530万元,实施医疗项目7个,争取更多援疆资金投向老百姓能切身感受到的医疗民生实事中。”广州援疆工作队队员、疏附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余超表示,今年将重点推进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南疆(疏附)中医药文化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健康生活示范村、结核病防治示范乡镇、示范乡镇卫生院、数字化免疫接种平台的创建,加大妇幼健康工作经费投入。

  心手相牵 共同富裕

  村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今年48岁的阿亚格曼干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通过养牛、养花、开拖拉机,年收入由最初的1万元增长到11万元,牛圈里的肉牛也从1头发展到现在的18头。“感谢政府帮我们免费做庭院改造、建牛圈、建花房,村里建了合作社,让大家在家门口就业……”阿卜都·克尤木对未来充满信心:“最近游客越来越多,我也想在家做农家乐,把村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拿来卖,为全村增加收入。”

  阿卜都·克尤木通过养牛、养花、开拖拉机,年收入由最初的1万元增长到11万元。

  这些年不仅仅是阿卜都·克尤木一家,全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这个疏附县最大的村子,沙子路变柏油马路,刮风天再也不用担心扬尘;家家户户住进了富民安居房,旱厕变成水冲厕所;外墙五颜六色的彩绘诉说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下沉干部贾维维表示,近年来,在广州援疆的大力支持下,阿亚格曼干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700元/年增加至1.83万元/年,村集体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10万元增至2023年的115万元,预计2024年将超200万元。

  为“结亲户”谋发展 

  组织致富带头人“走出去” 

  来到吾库萨克镇九村吐尔洪江·苏力坦的家,6亩果园,数十种水果,200多只羊,各式民族乐器……一个家庭版的文旅综合体初具雏形。“2020年我就想在家做餐饮,但苦于没有想法,资金不到位,当时投了7万~8万元也没有做成。”吐尔洪江·苏力坦表示,转机出现在2023年,与广州援疆工作队队长、疏附县委副书记罗亮成为“结亲户”后,不仅明确了发展方向,还获得了一系列政策支持。

  “和罗书记沟通之后,我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现在不仅仅做餐饮,还有手工乐器的展销、体验,民间艺人演奏,建农家书屋等,援疆资金投入40万元对我们打造休闲观光项目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他介绍,10年前自家年收入不到两万元,去年收入跃升至10万元,预计农文旅综合体建好后,年收入有望达到20万元。

  回忆第一次见到吐尔洪江·苏力坦时的情景,罗亮表示,吐尔洪江·苏力坦与自己年龄相仿,靠双手发家致富,不仅勤劳上进,更有远见、有想法,当时便提出同他一家结为“亲戚”。“我们注意到,今年喀什旅游业火爆,而村里有200多户都从事民族乐器的制作,就想通过旅游带动村民致富,‘小切口’入手,先做出几个典型样板。”罗亮表示,一方面对村民庭院进行改造,新建旅游厕所,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打造萌宠乐园;同时扩大手工艺品的制作、展销区,让游客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今与阿卜都·克尤木、吐尔洪江·苏力坦一样的致富带头人,正带领当地群众,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阔步前行。今年,第十批广州援疆工作队将启动疏附县文体广场、声像图书馆、城市书吧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因地制宜发展未来乡村 

  串珠成链打造文旅小镇“新名片”

  位于疏附县北部吾库萨克镇7村的新疆民族乐器村,运用家庭作坊式制作乐器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生产制作的乐器有27大类、50多个品种,涵盖了所有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的种类,2000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2020年以来,广州援疆累计投入600万元新建民族乐器手工作坊、民族乐器博物馆、问询中心、民宿等,带动该村273户500余村民人均增收上千元。

  毗邻喀什市区的吾库萨克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喀什疏勒县、疏附县、兵团三师草湖镇20分钟交通圈的“黄金三角”中轴位,一年四季有水果,为文旅小镇的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为此,我们希望参照广州发展都市现代型采摘农业的模式,将产业援疆项目科学铺排,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发挥聚集效应,打造文旅小镇‘新名片’。”廖鑫说。

  接下来,第十批广州援疆工作队将沿314国道重点建设3个文旅特色小镇,包括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托克扎克镇红色小镇;围绕民族乐器村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吾库萨克镇文旅小镇;以千年柳树滩为中心建设乌帕尔童话艺术小镇,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水源及特色湿地草场。同时,持续做好“粤客入疆”“百万广东人游新疆”等“引客入疏”活动。围绕疏附县文旅重点乡镇打造“乐器之乡·开心疏附”旅游精品线路,组织旅游包机、专列来疏旅游观光活动,提升穗疏两地居民的交流,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