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故事①】征途漫漫,我们一直在路上——番禺区学前教育三代主要行政负责人10年工作纪实

  • 发布时间:2021-06-01 10:35:40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2021219日,番禺区教育局521会议室,充满着欢声笑语和豪言壮语。“区管校聘”改革下新入职的管理干部和区属园骨干教师在这里召开任职前见面会。见证番禺区学前教育事业从边缘地带走向舞台中间十年岁月的三任直接行政负责人,李珈调研员、伟杰副局长和轶菁科长,用灼灼目光看着这些新鲜血液,热切期望与君共进,勉励大家把青春与汗水洒在番禺区这片热土上。“番禺区幼教事业欢迎有热情有梦想,敢闯敢为的追梦人,这里有我们触碰得到的未来,这里值得我们有所期待,有所拼搏!”新入职的番禺幼教人内心在沸腾。回首奋进的十年,我们继往开来,注重传承与创新,虽然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主要举措不一样,但不变的是学前教育三代直接行政负责人对事业初心的坚守以及“有为有位”的担当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自2010年国家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两手抓”策略,一方面大规模抓基础建设,加强运行保障,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抓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十年来,从李珈调研员(时任区教育局学前教育分管领导)到伟杰副局长,再到轶菁科长,番禺区学前教育三代直接行政负责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为抓手,以评促建,持之以恒推进学前教育向纵深处发展,从一期到二期到三期,一路高歌猛进。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上品教化”理念,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战略重点,以优先发展、改革创新为重要保障,总揽全局,直面问题,统筹安排,有序出击,促使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向着民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力,形成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均衡优质发展的“番禺模式”,一幅“幼有所育,幼有优教”的“学前教育画卷”灿然展开。

  第一个三年:破难题开好局,我们敢做敢为

  全面调研,摸清发展痛点难点

  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査研究,有效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干事创业初期,尤其需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身入”更要“心至”,只有接地气通下情,围绕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抓住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切实提高改革实效。

  从第一代分管领导李珈调研员(时任区教育局学前教育分管领导)刚接手学前教育管理工作开始,我们就走访各种类型幼儿园,察民意摸实情。一次次下沉到一线,亲身感受幼儿园现状,直接触动“人民公仆”的内心。一次调研过程中,教研员在检查一个比较偏远的农村幼儿园的时候,发现有的孩子连裤子都没有穿,还光着脚;幼儿园的屋顶是用新瓦补盖的,大风一吹整个房顶就掀起来了;在检查厨房的时候,发现正烧着开水,却有孩子直接闯了进来,这是多么严重的安全隐患啊! “一定要尽早改革,一定要给适龄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安全、乐学乐教的幼儿园环境!”李珈调研员(时任区教育局学前教育分管领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后来,李珈调研员(时任区教育局学前教育分管领导)快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调研,包括财政投入统计、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幼师工资待遇、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摸清了当时制约番禺幼教发展的“拦路虎”。

  李珈调研员(时任区教育局学前教育分管领导)到幼儿园参观指导

  一是对学前教育认识不足。大部分农村家长甚至是镇村干部对学前教育还停留在“保姆型、放养式”的认识上,认为孩子只要有人看管就行,占全区幼儿园总数60%以上的农村幼儿园多数属于村民福利性质,村集体在资金投入方面极为不足,导致不少园舍简陋,设施落后,保教人员素质偏低。

  二是管理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足,以前区托幼办只配备3名人员,却要负责全区240多所托幼园所6.7万以上师生的日常管理。大多数镇()托幼办虽然设有负责人,但由于身兼数职且未配备专职幼教管理人员,管理难以到位和落实。

  三是保教费过低。由于公办园收费所定标准时间久远,收费偏低,而绝大多数集体办园经费需自筹,导致经费不足,难以为继,陷入困境。

  四是村办园保教质量偏低。由于经济实力不足和观念滞后等原因,村办园的保教质量较为落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村办园实行转制, 有的村只想简单地甩掉包袱,有的甚至希望幼儿园成为营利工具,对承包者没有把关,实行价高者得的方式对外承包,因而导致保教质量差、教师福利待遇低且流动性大等诸多问题。

  五是幼儿教师整体待遇低。由于幼师待遇普遍偏低,队伍不稳定,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保教质量难以提高,阻碍番禺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部分中心幼儿园,办园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待遇得不到保证,未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随后,李珈调研员(时任区教育局学前教育分管领导)形成了专门的调研报告,向区委书记作了专题汇报,区领导十分重视,亲自召开座谈会,听取幼儿园举办者和园长的发言,区领导意识到学前教育问题很突出,必须要改革,也指示教育局要制订一个改革方案。

  完善制度建设,理顺体制机制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2008年,我们开始密锣紧鼓的进行研究,准备出台一个全区性的指导意见。到了2010年底,国家发布了“国十条”,要求各地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当时以李珈调研员(时任区教育局学前教育分管领导)为代表的第一代幼教管理干部经过反复酝酿和论证,制订了学前教育的改革意见和方案。根据上级要求,把这个方案改为番禺区的“三年行动计划”。这个方案在2011112日以区委区政府1号文来印发出台,可以体现出区里的空前重视,这份文件也是全省全市第一个出台的“三年行动计划”。在随后的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中,番禺区委区政府出台了《番禺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番办发[2011]1)15个相关的文件,内容涵盖规范化幼儿园评估标准、幼教从业人员培训、规范化幼儿园创建、保教质量分级量化考核、幼儿园结对组团、捆绑考核、房地产小区配套幼儿园举办权招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集体办幼儿园管理、幼儿教师岗位考核、学前教育资助、教研及整治等方面,用制度引领改革的发展。

  如何管理?谁来管理?如何运用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充分调动、利用政策资源优势和机遇来发展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三代行政负责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加强沟通,领导重视。历任的几位区委书记区领导都非常支持学前教育,谭书记亲自召开了学前教育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召集镇街的书记开会,要求全区各镇街都建立一个中心幼儿园。2012年,番禺区经济发展形势并不是非常乐观,但是区领导还是决定要克服一切经费困难把中心幼儿园建出来、建好;区委区领导也总在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遇到困难时,专门抽时间来调研和指示,帮助解决困难。

  坚持块状管理。从行政管理来讲,有“块”管理和“条”管理。番禺区对学前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由托幼办调整到幼教科再调整到职幼民办教育科,虽然科室名称有所变化,但几代主要负责人均坚持块状管理。原来的托幼办是“块”管理,负责人事、安全、财务等方面的管理,改革后整个职能迁移到幼教科,也是“块”管理,当时全广州只有番禺区独立设置学前教育管理部门。独立设置幼教科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专业性强,人和事统一管理,效率很高。比如说,要推动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办园条件完善、政策设计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统一由幼教科来推进,效率很高, 因为责权都集中,不需要经过其他协调,这是“块”管理的优势。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番禺区历年对教育工作比较重视,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沟通顺畅。由妇联、民政、安全、消防、土地建设等各个职能部门成立一个小组,共同研究学前教育工作,每年召开一到两次的联席会议。每次经费上有难题,我们都是一个园长代表、一个教研员和科长一起找财政部门沟通解决。

  区领导召开联席会议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番禺区在“三限”政策约束下,从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突破编制障碍,增加公办教师编制。由原来只有2所公办幼儿园108个编制,增加到310个,其中将全区16所镇(街)中心幼儿园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81个,强化了公办幼儿园性质;完善机制,分类解决并稳步提高保教人员的待遇。规定省、市、区一级幼儿园、规范化幼儿园和未评级的普惠性民办园教职工平均工资不能低于当年广州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3倍、2.5倍、2倍、1.8倍。加强培训,提高保教人员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每年安排幼教从业人员培训经费500万元,全额资助幼儿教师进修大专以上学历,对通过培训持证上岗的幼教从业人员给予500元奖励。

  提供财力保障,形成长效机制。一期行动计划期间,番禺区建立生均标准,保障经费投入。制定并落实各类幼儿园生均经费补助标准,对区属幼儿园每生每月按900元给予生均补助,集体办幼儿园每生每月按80元给予生均补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助标准分别按省、市、区一级幼儿园、规范化幼儿园和未评级幼儿园进行划拨,分别为每月120元、100元、80元、60元、50元。

  创新管理,靶向施治

  在学前教育事业管理过程中,除了常规制度化建设外,每个地区都可能存在共性或个性的难题,这种难题无先例可循,常常需要我们发挥教育智慧,摸着石头过河。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面对群众对于优质学前教育质量的呼声,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利用现有条件办事,特别亟需又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

  “革自己的命”。在公办园的招生模式上,我们在全市开了一个先河。2010年以前,像大部分地区一样,我们3所最好的区属幼儿园招生对象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子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步调整招生范围,希望更大群体的孩子都有机会享受更优质的学前教育。从2011年开始,我们开始用电脑派位的方式,拿出学位来向社会开放。教育是公平的,要公平地面向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这个权利。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位不多,只能进行抽签,但是我们机会是给到普通老百姓的。我们通过联席会议决定先把30%的学位拿出来,然后再到70%,到90%,一步步增加,现在是固定90%的学位用于抽签。

  开创公建配套幼儿园的商务综合评标办法。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必须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在市场化经济体制下,教育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市场化影响,然而教育是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去运作的。番禺区小区配套幼儿园从无到有到优,背后是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之前,没有公办园要达到50%的要求,对于收回的公建配套幼儿园应该如何来办,很多人认为可以出租办成民办幼儿园,但如果放任采用出租的方法,是否采用价高者得的方式呢?针对这一问题,李珈调研员等人煞费苦心想办法,最后引入商务综合评标办法。由教育行政部门公开遴选举办方,以办学资质而非出资的多少来决定是否可以办幼儿园、谁办幼儿园,这一做法开创了广州市运用商务综合评标办法建设公建配套幼儿园做法的先河。此外,关于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我们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广州市很多其他区纷纷借鉴。

  分片管理,互动帮扶。番禺是一个快速城市化的城镇,城乡间教育质量不可避免的呈现阶梯式差异。为了统筹发展全区教育质量,我们设立学前教育业务辅导片,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分级量化考核方案和捆绑帮扶方案,发挥公办优质幼儿园和民办品牌园的示范作用,促进各类幼儿园办园水平的快速提高。区属幼儿园、镇(街)中心幼儿园与不少于3所农村薄弱幼儿园结对组团发展、捆绑考核,有效促进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的提升。

  第一个三年时间里,我们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侧重于建章立制,园舍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供给数量得以充足保障。2011年,学前教育经费总支出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10.55%,占地方教育附加和教育费附加的比例为0.01%2013年,该比例分别上升到18.19%12.54%2011年公办园数量为5个,民办园数量为323个,2013年公办园数量为85个,其中公办规范化园54个,民办园数量为192个,其中民办规范化园162个,普惠性幼儿园数107个,普惠性园占民办园的比例55.74%,公办园比例由1.52%提升到30.68%,规范化园数216个,规范化园占比77.98%2013年,番禺区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总人数为64610,其中规范化幼儿园在园人数55882。公办园大专以上学历比例92%,教师资格证持有率57%,民办园分别为95%45%,公办园教师年收入43391元,民办园教师年收入35896元,一系列鲜活数据的变化,见证了一期三年行动计划中我们的欢喜与汗水。每突破一个难题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幼教从业人员的满足感也是我们感到非常满意的地方。

  第二个三年:顺势而上,以上品教化促上品幼教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我们在2014年取得广州市首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督导验收“优秀”等级第一名后,于20142016年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中再度发力,以更高的质量要求久久为功。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五个增长、四个率先、三项创新”,成为全区践行“上品教化”、成就“幸福教育”的新增长极。2016年2月,番禺区被教育部评定为广东省除佛山以外、广州市唯一的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审时度势立新政

  政策的制定总要因时因地制宜。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期间,我们依据实际发展情况,审视哪些政策适用?哪些政策需要调整?需要新立哪些政策?总的来说,二期政策文件出台的背景及意图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幼儿园管理,二是保教保育,三是教师。围绕“优园优奖”“优教优奖”“优师优奖” 这三个目标来设计政策, 着眼于解决幼儿园怎么发展好、教师怎么发展好和教学质量怎么提高等问题,引导学前教育向优发展。

  ——“优园优奖”。幼儿园办得好,就在硬件条件改善等方面去奖励它们。

  ——“优教优奖”。我们每年都做全区分级量化考核,既要分级又要量化。分级量化是我们在一期的时候出台的政策,在二期进一步得到推进。我们根据《指南》,把教学的规范化行为分解为108个细项。这些细项其实就是规范幼儿园应该怎么做。分级量化考核拿到优秀的幼儿园,整个幼儿园的老师每个月奖励100元,一年是1200元。虽然奖励金额并不高,但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集体荣誉感都有所提高,我们区幼儿园基本上不存在“小学化”现象。

  ——“优师优奖”。教师的学历高、教学效果好,我们给予一定奖励。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时候,“优师优奖”的主要措施是对大专以上学历进修的教师实行全免费,费用由政府负责。由于有了这个政策,教师的大专学历率大大提升。二期的时候,我们就又开始奖励其他方面,例如发放从教津贴。每个老师每月300块钱补贴,这个举措又一次开了广州的先河;三年以上证照齐全的幼儿教师我们也补发了从教津贴。在教育经费的分配和管理方面,由于李珈调研员(时任区教育局学前教育分管领导)有过专业管理经费经验,带领大家设计一个机制,将经费分解,达到何种要求可以得到何种奖励等等,让教师努力争取,引导教师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四个率先”为发展保驾护航

  二期行动计划期间,处于我国人口政策大变化大调整期,二孩时代所带来的压力,幼教事业首当其冲。如何在二孩时代到来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需要我们提前规划,敢为人先,布局保驾护航工作。

  一是率先实现规划引领。为了学前教育事业更好服务于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我们根据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于2014年即立项研究《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幼儿园选址规划(2020)》,并于2015年、2016年相应进行了2次修订论证,委托番禺区城市规划设计院实施,终于在20178月经区规划领导小组审议通过。考虑到二孩政策的因素,番禺区每千人幼儿园学位数取值从原来的35提高到50。按照“新建一批、置换一批、改造一批”的思路,规划至2020年建有幼儿园412所、提供学位140430个。为了应对二孩政策下的番禺区入园高峰、确保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引,我们在预测学位、保障质量上面下足了功夫,在全市率先制定幼儿园布点规划。

  二是率先突破审批瓶颈。2016年起,消防部门对新设立幼儿园的审批必须满足用地房屋证照齐全、工程规划核准为教育用途才能受理。严格审批是为了防范各种风险,可是如何在“学位紧”的现状下度过“审批关”成为困扰我们无数个日夜的难题。彼时番禺区已有15所已批准筹建幼儿园以及新一轮的民办园学位扩充由于园舍用地为非教育用途而无法审批。对此,李珈调研员(时任区教育局学前教育分管领导)、伟杰副局长(时任科长)、轶菁科长(时任科员)多处栉霜沐露,与领导沟通。区领导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邀请上级部门前来调研,先后4次召开协调会专题研究,提出了“承认历史原因和客观现实,技术要求不降、审批程序不减”的原则,同意新筹建园的用地性质除教育外扩展到文化、商住用途,确定了由规划建设、消防、教育等部门联动,经前期审查后报区政府审定的过渡性办法。

  三是率先开设学前特教。改革总是向着均衡、公平的方向前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融爱行动等字眼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的案头上。20149月,我们在番禺培智学校开设了全市首个专业化配置的特教幼儿部,设有4个班的规模,让孩子们同享一片蓝天。以培智学校的专业师资为骨干力量,组建融合教育导师团,积极开展学前特教师资建设。各镇安排不少于1所幼儿园接收轻度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按照培智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减免收费,并对接收园予以5倍的经费补助,为保障特殊儿童共享优质学前教育作出了探索和示范。

  四是率先实施关爱工程。伟杰副局长(时任科长)深谙人才对于干事创业的重要性。接手学前教育工作后,致力于推进人才管理工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常态化、全方位地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及岗位资格认证,100%涵盖园长、教师、保育后勤人员及举办者;建立男幼师分会,创设条件优化队伍结构;鼓励完善补充机制,增加8名临聘编制支持区属公办园解决二孩政策下教师生育而致人员不足的问题;通过财政半额补助等政策规定,100%落实幼儿教师社会保险;自2016年起,对在区内同一所普惠型幼儿园连续工作3年的教师每年发放从教津贴3600元,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激励队伍。对幼儿,落实入园资助,对孤残、贫困儿童及其他优抚对象每人每年资助4000元;对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本区户籍大班幼儿一次性发放成长津贴600元,体现了政府对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体现了对幼儿接受普惠优质教育健康成长的关心。

  推进“大学区”教研改革

  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依靠园设配备等硬件、人才队伍等软件的完善,也需要行之有效的教研改革。我们在人才配备上,推行教研人员与行政人员一体化,这种做法极大促进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我们按照城乡区域及质量层次相应组合,划分7个学前教育责任区,建立“大学区教研”模式和质量评价监测体系。教研是一种科学力量,教研与实际工作的深度融合将促进番禺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教研也是联系行政人员与一线幼儿园的有效途径。因而,在经费有限情况下,我们在教研工作上依然舍得花钱,花好钱,在重大课题开题时,伟杰副局长(时任科长)、轶菁科长(时任科员)总会想尽办法参与,和基层通通气。结合国家实验区项目,自2016年至2018年实施“三个六百万工程”。第二个三年期间,全区幼儿园和广大幼师致力科研兴园、专业提升,取得斐然成绩,如12个课题获2015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立项,占全市各区立项总数25个的48%

  创新示范帮扶机制

  委托办学、集团办学是我们统筹全区办学质量的又一创新举措。面对社会对优质园日益增长的呼声,伟杰副局长(时任科长)殚精竭虑,如何利用番禺区现有条件,更有成效的促进优质园的遍地开花成为番禺区教育改革的又一个“卡脖子”难题。经过一次次的调研走访,学习交流,群策群力,我们提出了“名园办分园、强园扶弱园”的办学形式,以机关幼儿园、北城幼儿园、东城幼儿园为主体开办了3所区属园小区分园,以市桥中心幼儿园、石楼中心幼儿园为主体开办5所中心园附设村级分园,促进优质资源输出,快速打造优质新园。在质量提升方面,创建了广东省指南实验园8所、广州市指南实验园16所及番禺区指南实验园50所,以实验园为骨干带动整体推进。在帮扶发展方面,选定公办优质幼儿园分别与1所薄弱幼儿园结对,以组团方式帮扶20所农村薄弱园,并通过捆绑考核促进共同发展。扶持民办幼儿园走品牌化、特色化、集团化发展,加快扩充优质资源,涌现出祈福、荣达、加拿达、碧桂园等一批优秀民办学前教育集团。  

  第二个三年里,我们励精图治,总量供给、普惠园、优质园、财政投入、教师待遇五大发展指标实持续增长。对照2014年,20178月(时间节点下同)全区幼儿园从277所增加到318所,增加41所,增幅14.8%;在园幼儿从6.4万人增加到8.5万人,增加2.1万,增幅32.8%;专任教师从4883人增加到6167人,增加1284人,增幅26.3%;普惠型幼儿园从192所增加到261所,增加69所,增幅35.9%;占比从69.3%提高到82.1%。其中,公办园从85所增加到98所,净增13所(实际增加19所,撤并“麻雀园”6所),占比保持在30%以上。普惠性民办园从107所增加到163所,增加56所,增幅52.3%;占比从55.7%提高到74.1%;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全区幼儿园70%以上在最低限价1000元以内,真正实现了“政府促普惠、群众得实惠,幼儿添智慧”;规范化以上等级幼儿园从216所增加到304所,增加88所,增幅52.3%;占比从77.9%提高到95.6%。有等级幼儿园156所,占全市11区总数五分之一。其中,省一级15所、占全市80所的18.8%,市一级35所、占全市145所的24.2%。“名园办分园”模式的东城幼儿园大龙街金海岸分园、镇集体办模式的南村镇万科红郡幼儿园开办3年即创建为市一级优质园,经验成效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二期全区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总额达52929万元,比一期计划三年总额19482万元增加了33447万元,增幅达172%;公办园教师年人均收入62520元,民办园教师年人均收入58716元,比2014年分别增长44.1%63.6%

  二期计划以后,一大批国内外及周边地区同行前来番禺区参观交流。20173月,由教育部派出的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督查专家组调研番禺区学前教育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三个三年:改革向着“深水区”全力推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面对越多越多的勋章,在三期行动伊始,我们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是压力,也是动力!改革越深入,越要啃硬骨头,越发考验我们的行政智慧和教育智慧!我们做好了迎接更广泛、更深刻挑战的准备,千方百计补短板、办优质园,促进全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公办园体制改革创新

  三期伊始,我们开始直面二孩政策下的“上好学”压力。满足优质学位需要,涉及到人、财、物方方面面的改革。学位需求量大,财政经费有限,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迫切,如何才能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办成事?伟杰副局长(时任科长)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觉悟,带领全科人员投入这场新的战役中。举全区之力,通过新建公办幼儿园、改建扩建农村幼儿园、回收转制出租园等措施,着力扩容,增加供给。在落实小区配套方面,大胆改革,探索委托管理的公办园模式,通过与有办学资质的集团、公司合作办学,以教育局为举办者,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努力,促进公办园的落地。

  2020 112日 广钢亚运城幼儿园开园典礼

  在园舍硬件上,我们积极制定公办园建设计划和补助资金管理方案,财政、发改、教育、规划、住建等多部门联动,各镇街和村集体合力施行。在三期行动中,新建改建园舍26所。2019年,规划立项园舍基建项目30个,结合城市更新、旧村改造规划新建幼儿园20所。在经费补助上,倾斜支持农村幼儿园。对集体用地新建、改扩建公办园,区财政承担基建经费60%,对扩容学位每增加一个班补助30万元。对各类集体办园按区属园标准下拨经费,对任职幼师专门发放农村岗位津贴。

  在管理运行上,继续探索集团化模式,以区属园带分园,镇街中心园办农村分园和城乡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在40多所幼儿园推开。东城幼儿园金海岸分园的小区园发展模式获《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并被教育部、国务院妇儿工委网站转发。石楼中心幼儿园与南派分园组团经验被《广州日报》“排头兵报告”头版宣传。

  石楼镇中心幼儿园前后对比图

  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成败,人才是第一资源。番禺区高度重视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伟杰副局长(时任科长)在人事管理改革上大刀阔斧,考虑到全区学前教育一盘棋、强园带弱园等现实因素,在番禺区学前教育未来发展中,区内人才沟通流动势必越来越频繁,而现行不同幼儿园间、同一幼儿园间不同批次教师管理不一,如果动员区属园骨干帮扶各镇街幼儿园,却在人事制度上不能予以支持,区属调配工作无疑困难重重。因此,伟杰副局长(时任科长)积极引入“区管校聘”概念,先补充优质人才,再由教育局统一调配。每一个新进服务番禺区学前教育的在职在编人员,都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番禺学前教育人”,不仅服务于某所幼儿园,更是服务于整个番禺区学前教育事业。在编制配备上,除区属园外核定镇街中心园81个编制,2020年再增加80个编制,由区教育局统筹管理,完善优秀人才“招、培、管、用”的有效机制。在待遇保障上,在全市率先对非编制教师发放从教津贴,100%落实普惠性幼儿园教师社保补助,100%落实学历提升奖励项目。凡在农村集体办幼儿园任职的教师最高获得财政补助2900/.月。自2019年起,设立“优才计划”和“特殊津贴”,对高级职称和硕士学位的幼儿教师,分别给予每月2000元和1000元的人才津贴;对专任男教师给予每月500元的岗位津贴,吸引和稳定人才。

  “真金白银”让幼儿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番禺下定决心,要让幼师队伍实现从看护托养“保姆型”向引领导向“专家型”的华丽转身。

  村办园改革

  村集体幼儿园的认定问题。村集体幼儿园错综复杂,涉及部门广,解决难度大。如果村集体幼儿园不能够得到认定的话,教师的福利待遇、办园质量等都得不到保障,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我们没有权限突破这个问题,只能尽最大努力去争取,李珈调研员(时任区教育局学前教育分管领导)、伟杰副局长(时任科长)多次跟省相关部门沟通。一开始,有意见认为村集体幼儿园不能登记为公办幼儿园,原因在于它的资产是属于村的资产,不是国有的。眼看着村集体幼儿园认定事项就此搁置,我们想尽各种办法。最终提议将村集体幼儿园这部分的资产搁置,承认这是属于村的资产,同时因为每年政府都有100多万的经费投入,这部分属于国有资产,这样下来,相当于村集体幼儿园部分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可以申报为公办幼儿园。在20206月肇庆举办的全省学前教育宣传周上,厅长在会议上提到村集体幼儿园认定是一个全省性的问题,我们的创新举措,有望在全省推动,解决这个发展难题。得到认可后,我们继续想在前,做在前。积极与财政局、农业局进行沟通,争取村集体幼儿园管理与村组织相互独立,只有独立,园长才会有自主权,许多幼儿园发展专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拼却汗水千万点,换得新绿百千重。乘着三年行动计划和国家实验区的东风,番禺学前教育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凡是未来,皆有可能。三个行动计划,凝聚着我们三代学前教育负责人的辛酸与汗水。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改革与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为了实现“幼有善育、幼有优育”的伟大理想,我们一定会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将改革进行到底。

  2020年中,蒋轶菁科长成为科室新一代的负责人,接过这接力棒,即是荣誉也是使命。轶菁科长每一周密密麻麻的行程表是我们正在积蓄力量,迎接更艰难挑战,争取更大作为的见证。2020以来,机关幼儿园、东城幼儿园、北城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先后被定为教育部园长培训基地,北城幼儿园入选全国优秀游戏案例评选,荣达富豪幼儿园等3所被定为全国首批足球特色幼儿园,祈福精英幼儿园等18所被评为全省特色建设优秀单位。在广州市首届幼儿园课程设计大赛中,区机关幼儿园以全场最高分获得特等奖。2020年番禺区共9个项目成功申报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

  曾伟杰副局长、蒋轶菁科长等人参与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开题报告

  成就载入史册,征途未有穷期。番禺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了全省、全市的先进区、龙头区,而新的篇章即将开启。历史的脚步永不停歇。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以科技发展引领教育风尚,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征途漫漫,我们一直在路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