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故事⑧】砥砺十年同筑梦,潜心钻研育幼苗—— 一所幼儿园的十年发展之路

  • 发布时间:2021-06-01 10:49:01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广州市花都区第一幼儿园 温三妹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从幼师学校毕业,分配至花都区第一幼儿园,从此开启了学前教育工作生涯。时至今日,近40年时光荏苒,期间我从一名幼儿园老师成长为一名幼儿园管理者。作为亲历者,我见证了我国学前教育飞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近十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学前教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前教育迎来“扩容普惠”的春天

1-1.jpg

1-2.jpg

  2010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响应文件要求,将原有的封闭式招生方式改为面向社会开放。消息一出,家长们欣喜若狂:“孩子终于有机会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了!”摇号当天,中签的家长激动不已,甚至有些家长在现场热泪盈眶。

  2013年,根据相关的政策,我园扩大了办园规模,由原来的12个教学班增至14个教学班。此外,由于区域性的发展,原有的园舍环境无法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2017年,在区委领导的关怀下,幼儿园迎来了园舍改变的契机,园舍从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变成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搬迁园舍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例如,很多家长对园舍搬迁持反对意见、幼儿园要与工程队进行协调,保证工程的质量及进度、在人手缺乏的情况下得保障原有园区的保教质量等,但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顺利促成幼儿园易址。

1-3.jpg1-4.jpg

  此外,为了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发挥省级幼儿园资源优势,在区委及教育局的支持下,我园分别于2019年9月、2021年3月开办了花都区第一幼儿园茶园园区及花都区第一幼儿园附属幼儿园,共提供将近2000个学位,进一步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小区域,大世界

  2012年10月起,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时代。带着全园教师,我们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指南》学习,深入理解其精神,推进了幼儿班级区域活动的建设。

2-1.jpg2-2.jpg

  在2013年底的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上,我们提出全面推行幼儿区域活动。然而,话音刚落,马上遭到了教师的反对:“孩子离开了教师的‘教’,还能学到知识吗?”我强烈感受到,教师们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转变教师的观念迫在眉睫。

  2014年,我们邀请了专家进园开展题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创设》等系列专题培训,并组织教师分批到广州市的一些名园进行学习,正式全面开启了幼儿区域活动的实践。可此时,又有一个困难摆在了教师的面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兴趣不持久,不够专注。如何践行《指南》精神,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等学习品质?

  2015年4月,我们组织了全园教师分批到深圳市名园进行沉浸式学习。开放性的材料、幼儿在活动中呈现出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及教师对幼儿活动的个性化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随后,我们对班级环境进行大力改造,营造温馨的环境,并重新对活动区进行划分,变封闭性材料为开放性材料,变教师主导为幼儿自主,变单一区域的活动为多区域的联动。借由新课程,教师们的教育智慧开始显现,孩子们的自主性也开始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让孩子快乐游戏

  2015年12月,《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颁布后,我们召集全体教师对《指引》进行解读,结合深圳学习经验,重新调整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给教师开展课程提供更多的自由度,同时调整户外活动时间,能在户外开展的就绝不在室内进行。实施后,老师们发现“现在的时间灵活了,活动也更好安排了。”但同时,也有很多老师反映“为什么我提供了那么多材料,也提供足够的游戏时间,可是感觉小朋友都不爱玩、不会玩、不够玩”。随后,我们对《指引》进行研读、查找相关资料、反复观察幼儿游戏,发现全园10几个游戏主题区域中,“留白空间”区域是最受小朋友欢迎的,在这个空间,一片小小的树叶既可以当作小船,又可以变成做饭的食材……尽管材料简单,也没有既定的主题,但孩子们结合了自己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创造出了“消防车来了”“小兵训练营”“游乐场”等游戏主题,并从中获得了满足,促进了社会交往、问题解决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们快乐游戏,才是游戏的真谛。

  即使大多数老师知道在游戏中要放开手,管住嘴,但我们还是发现幼儿的游戏质量不高,于是我们专门成立自主游戏教研组,围绕提高幼儿游戏质量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在区级课题《一日活动中提高幼儿自主性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我们对幼儿的游戏进行研究,并且关注孩子的游戏想法,如经常询问孩子“你想玩什么?你想怎么玩?”,通过案例分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式,我们发现“会观察”是了解孩子的基础,“能等待”是介入的前提,“巧提问”是介入的核心,“会引导”是推动游戏的关键,“善调整”是提高游戏质量的保障。经过多次的研讨,我们最终凝练了“一看二等三问四引五调”的游戏支持策略,指导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有效的观察,教师在反复实践中逐步转变儿童观与游戏观。

  关注儿童,追随儿童的脚步

  2018年12月,随着第二版园本课程文本的形成,我们开始思考,园本课程的意义是什么?课程的落脚点在哪里?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发现,我们付诸了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如何设计一个活动,如何寻找材料,却忽视了幼儿的真正需求。幼儿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程开展的核心。当我们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当我们认真了解孩子的需求,当我们用心支持孩子的活动,一个个有趣课程的故事出现了。例如“拯救柳树”,孩子们发现幼儿园的柳树生病了,忙着找出柳树生病的原因,邀请保安叔叔帮柳树治疗,小组合作帮柳树制作支架,为柳树举办音乐会,仿佛这一切,都能帮柳树摆脱病魔,重获新生。又如“快乐舞台”,孩子们提出,将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作为演出日,他们自主组队、商讨主题、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合作完成演出。同时,我们的墙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教师加班加点完成的工作内容变成了孩子们表达和交流的空间。我们的教师们开始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手中有材料,孩子们也有了更多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机会。

4-1.jpg4-2.jpg

  这十年,是课程改革的十年,是教育观念转变的十年,这十年,奠定了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基础。展望未来,我们不忘初心,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拥抱新一轮的朝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