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远达:用行动诠释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 发布时间:2020-10-22 18:43:45
  • 来源: 广州日报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徐远达 (1).jpg

  17年前抗非典,他为抢救病人48小时没合过眼、三个月没休过假;因抢救病人被感染治好后,他又重回战场,以出色的表现获的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17年后,新冠肺炎来袭,他又临危受命驰援武汉,战斗在武汉协和西院ICU病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研院第五党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徐远达,用行动向学生证明了何为医者,何为大医精诚。

  赴武汉抗疫成功改造ICU

  武汉新冠肺炎暴发之后,经历过“非典”的老将徐远达预感到,这将又是一场硬仗。接到上级援鄂通知时,徐远达毫不犹豫地报上了自己的名字。抵达武汉第二天,在广医一院副院长、领队张挪富的带领下,他和队友们立即进驻武汉协和西院,接管了ICU。但该院ICU并不符合收治传染病人的院感要求,徐远达结合二十多年的经验,为ICU改造贡献了两个方案,其中一个方案被最终采纳,在院方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改造。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作为ICU主任,徐远达不仅在专业领域取得了卓著成就,在管理协调上同样具有出色的能力。

  2月3日晚上8:30,徐远达接收了第一位转来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并及时为其完成了气管插管。病人陆续转来,作为临时行政主任,他负责整个医疗组的统筹工作。面对新的环境和从未接触过的同行们,大家的工作习惯、思维方法都有所不同,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合理排班、调动起所有人的积极性?

  徐远达和广医一院副院长、领队张挪富一边要为这些重病人制定救治策略,一边还要与来自不同单位的医疗团队进行磨合,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医疗制度、流程,还要想办法让大家都能去执行,头两周是最痛苦的阶段。幸好得到了“大后方”广医一院的支持,钟南山院士等都及时给予指导,大家都尽快地调整好了状态并适应了当时的工作环境。

徐远达 (2).jpg

  对病人一丝不苟,每天带“小抄”入舱

  扛过了最难熬的头两个星期,各项制度流程逐渐理顺了,工作也步入了正轨。每天早晨8:30,徐远达会准时出现在交班现场。医疗交班、院感交班、物资交班,他都会认真听取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安排,参与医疗组的重病例讨论,分析总结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协助领队张挪富做好行政方面的工作。

  每天上午10:30,徐远达会按规定严格穿戴好防护服,带着医生进舱查房。跟着他查房的医生发现,每次进舱徐主任都会拿着一张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纸,上面清楚地记录着病区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具体的呼吸机支持力度,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种类以及患者需要关注的医疗要点等。

  由于穿上防护服、勒上N95口罩之后,人体容易缺氧和疲劳,大脑的思维和灵活性会降低,难免会有所遗漏。为了及时有效干预患者病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他摸索出了一个提高效率的“小妙招”,每次进舱前都做好“功课”,将每位患者当前详细诊疗信息记录在“小抄”上带入舱内,以便查房时出现病情变化可以迅速有效做出决断和处理。

  徐远达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但方法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将每位患者的诊疗方法及效果记录在纸上,方便有效总结患者的诊疗计划。”他也同时也将这个“小妙招”分享给了队员们。

徐远达 (3).jpg

  最多一次会诊七八个危重症患者

  为节约防护物资,避免反复出入舱引起的院感隐患,徐远达连续进行两三个小时的危重症患者的查房之后,并没有选择出去透透气、休息一会,而是从病人通道去其他病区会诊,他最多一次会诊了七八个危重症患者。这样一圈下来,一般要到下午两点左右,徐远达才能出舱,穿在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

  出舱后,他还要处理一些行政方面的事务,或者参加与广医一院钟南山院士团队的远程会诊,组织专家组讨论危重病例的治疗方案。尽管办公室配备了对讲机和视频监视屏幕,可以指导进舱医护人员的操作,但是徐远达还是坚持要亲自到床边查房。“哪里有重症患者,重症医生就在哪里”,前辈们的这句话他一直铭记于心。治疗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物,他真切体会到方法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每天不进去看一看病人,觉都睡不着。”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多年练就出一个“ICU胃”

  他对待病人一丝不苟,对自己却常常“将就凑合”。 有一次,一位患者病情恶化,突发血压低、心率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5%以下。正在查房的徐远达立即组织抢救。一番对症治疗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达到93%,但血压仍然不稳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隔壁床的患者也出现突发状况,他又急忙带着医护人员展开抢救。等到两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才放心地离开。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

  有时候出舱之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歇一会,徐远达就又接到其他病区的急会诊通知,马不停蹄地赶赴会诊楼层。回来之后,得知晚上有新收重症患者,他会再次进舱指导抢救工作。

  查房、抢救、会诊、新收病例、抢救……他的一天经常在这样的忙碌中度过,忙到忘了吃饭。他说:“当了这么多年ICU医生,我已经养成了一个ICU胃,习惯了。”

  17年前,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他也像今天这样“忘我”工作,为抢救病人48小时没有合过眼,三个月没有休过假。“我放心不下这些病人。”“我是医生,看护好病人,这是我的职责!”同样的话,他从17年前讲到17年后。

  “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徐远达主任带领着医疗团队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巨大力量,以战“疫”降“魔”的实际行动筑起了阻击疫情最有力的防线。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从医多年的徐远达,每一次都用行动诠释着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