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推动构建新时代学校“大劳动教育”格局

  • 发布时间:2022-10-20 10:22:33
  • 来源: 广州市教育局
  • 浏览量:-
  • T浏览字号

  广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劳动教育鲜明思想性、突出社会性和显著实践性的特点,树立开门办劳动教育理念,协调联动职能部门,挖掘社会各类资源,利用优势特色产业,为全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尤其是打破部门间的行政壁垒,突破产业间的行业阻隔,消除学科间的各自为阵,实现资源间的共建共享,积极推动构建跨产业、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跨平台的广州新时代学校“大劳动教育”格局。

1.jpg

  跨产业——

  吸纳优势产业内容,

  构建劳育课程体系

  围绕劳育课程总目标,立足不同学段分目标,以《劳动课程标准》内容为依据,紧贴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因地取材,将广州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内容纳入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形成必修课程、校本课程与多个劳动主题实践活动相互补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将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劳动内容,广绣、榄雕等工艺制作劳动内容,电子、汽车等工业生产劳动内容,食谱设计、营养搭配等粤菜烹饪劳动内容,疫情防控宣讲、社区环境优化等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劳动内容,信息管理、营销设计等现代服务劳动内容,3D打印、智能控制等科技体验应用劳动内容纳入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中,以多元内容构建多元课程,以多元课程构建一体化体系,从而推动提升劳动教育课程质量。

2.jpg

  跨行业——

  邀请行业专家精英,

  充实劳育师资队伍

  目前,多数高校未正式开设劳动教育专业,劳动教育专业师资配备需推进时间,教学经验也需工作实践积累,影响制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为此,出台符合实际的《广州市推进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为区、校邀请各行各业专家精英担任劳动教师提供政策支持,有力推动劳动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聘请全市各行业的劳动模范、能工巧匠担任劳动课兼职教师;邀请高校教授、粤菜师傅、非遗传承人到校授课;开展“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活动,广泛宣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构建形成高校教授为指导,专家精英为支撑,学校教师为骨干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3.jpg

  跨部门——

  整合部门丰富资源,

  搭建劳育基地联盟

  与驻穗央、省直单位和市直单位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挖掘劳动教育场所、基地资源,评选认定一批涉及素质教育、服务性劳动、高新企业、自然生态和行业产学研等多种类型的劳动教育基地。建立国有单位、公司企业、非遗工作坊等劳动实践场所开放共享机制;将永庆坊非遗街区、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广州绣品工艺厂等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或街区打造成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成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华南植物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等14家省级自然教育基地,作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自然实践场所;依托省市科学院、省市农科院、广州市果树研究所、广州花卉研究中心等单位科普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以科普知识为主题的劳动实践场所。促进全市各区域间、城乡间、类型间的劳动教育资源互动互联、共建共享,积极搭建劳动实践教育联盟。

  跨学科——

  融合其他学科内容,

  拓展劳育内涵外延

  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在落实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把劳动教育有机纳入普通高等学校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中,以专业类课程与服务学习、实习实训、科学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在公共必修课中,注重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加强劳动教育与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

4.jpg

  跨平台——

  运用各类平台终端,

  提升劳育社会影响

  搭建活动展示平台,依托市、区级劳动教育活动,展示劳动教育成果。搭建网络展示平台,开设学校劳动教育专题网页,发布劳动教育动态,公布劳动教育政策规定,宣传劳动教育特色做法。搭建应用信息平台,研发“劳动实践体验活动”预约报名小程序,方便全市中小学生网上预约报名参与活动。搭建公共宣传平台,以“羊城学校劳动教育职业体验活动”为载体,开展“红色工运”大篷车进校园巡展宣讲活动,擦亮“劳模工匠进校园”品牌;打造广州首列劳动主题地铁列车、首个劳模工匠主题地铁车站、首个新时代劳模工匠馆、主题公交车和主题客轮,每年在广州塔亮灯致敬劳模先进和劳动者;“五一”期间联动全市各单位电子屏及全市地铁、公交、水上巴士等12.3万个电子显示终端,滚动播放公益宣传海报,广泛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全面提升学校劳动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