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劳动周探营活动|第一站:广州市增城区增江小学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习近平总书记
劳动教育直接决定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5月10日,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的广州市大中小学2022年“学校劳动周”之“校园劳动探营”活动正式启动。
第一站,让我们一起走进广州市增城区增江小学,看看劳动周期间学校都开展了哪些活动吧!
厚植生态文明意识
提升环保科学素养
广州市增城区增江小学是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学校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教育目标,把生态文明教育与学科教育、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班队活动、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厚植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环保科学素养,以生态教育濡染人生底色,打造生态文明校园。
一、校园环境彰显生态气息
增江小学背靠荔枝生态林,侧绕山涧溪流,校外青山碧水,校内绿树成荫,小草茵茵,五座教学楼坐落于勃勃生机之中,自然与建筑和谐映衬。为了让学生能够成长为生态文明的“行动者”,学校还加大生态教育环境建设的力度,目前已建有蔬菜种植园(百蔬园)、花卉种植园(馨香苑)、中草药种植园(芳草地)、果树种植园(花果山)、攀藤植物廊、生态劳动技术教室,水耕室、机肥室、环保农药室、垃圾分类宣教室,校园处处浸润着科技、环保、劳动、生态文化元素,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二、特色课程夯实生态教育
增江小学以市规划立项课题《“田园STEM+”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为抓手不断夯实生态教育。开发的“田园STEM+”特色课程是以劳动教育与生态教育、STEM教育深度融合为特征,基于生态理念和多学科知识的铺垫而衍生出的真实的、基于生活的“生态·创造”劳动活动设计。学校发挥思想教育的先导作用,把倡导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融入到“田园STEM+”特色课程目标中,课程内容开发也凸显“绿色生态”的鲜明特色,如“土壤改良”“有机肥料”“环保农药”“绿色种植”课程板块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建立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家庭教育、基地实践“四位一体”的课程推进机制,打造家校、社会协同育人的“生态教育大课堂”,让生态环保理念进入学生灵魂深处,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行动者。
田园STEM+特色课程体现生态环保
三、研学活动拓展生态知识
每年4月份为学校“研学月”,学校分年级组织学生走进农业实践基地,了解无土栽培、生态大棚种植、鱼菜共生系统等新型农业,启迪创新思维,感受生态文明之美。
四、垃圾分类共筑生态文明
增江小学是社区垃圾分类教育示范点,学校设有垃圾分类宣教室,开设垃圾分类项目课程,探究垃圾分类的知识与方法。学校坚持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的同时,还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从而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五、厨余堆肥践行生态理念
“厨余垃圾巧利用”是增江小学践行生态教育的一大亮点,学校建有堆肥室,50个70升的堆肥桶专门收集厨余,此外还有散布校园各处的兼具功能性与观赏性的近五十个堆肥桶,作为落花落叶的家,让它们“化作春泥更护花”。对于增江的学生而言,餐后收集厨余是校园日常,制作厨余肥是必备技能,“变废为宝”妙用厨余肥是行家里手。
广州市增江小学以“生态型学校”为发展目标,创建了绿色学校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创造生态”为核心,以“生态文明的课程”为载体,通过课程的本土化、生活化、一体化,帮助孩子拓展学习空间,实现自我优势成长,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打好基础、养成习惯、培养爱好、发展特长、锻炼体魄、健全人格”。走向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基于“创造·生态”的绿色田园生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以和谐完整的生命意义构筑更美好的生态文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