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实施多维劳动教育评价入围省教育厅第一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在探究中劳动,在劳动中创造,在创造中成长!
广州实施多维劳动教育评价入围省教育厅第一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近日,广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向智慧评价转型升级和多维劳动教育评价同时入围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第一批17个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这是广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的体现。其中,多维劳动教育评价提出“在探究中劳动,在劳动中创造,在创造中成长”课程新理念,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创新劳动素养评价机制,优化区域评价生态,推动育人质量全面提升。
01
一周劳动大盘点
对劳动全过程进行清单式综合性评价
广州组织研发了具有时代特点和广州地方特色的中小学劳动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该教材经广东省教育厅审定通过,并在全市中小学广泛使用,反响良好。
教材围绕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大综合实践活动方式,设计与实施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围绕劳动教育的五维目标——认知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参与性目标、创造性目标,从三个维度九个方面设计了118个劳动主题或项目,建构了完整的地方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每个主题均设置了“一周劳动大盘点”劳动评价清单,涵盖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其他劳动,盘点的内容有劳动项目、劳动场地、劳动时间、劳动成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由学生自己填写。通过“一周劳动大盘点”清单制度,进一步落实、落细劳动项目,为学生劳动过程评价提供了量化依据,有助于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教材中每个主题还设置了“劳动表现综合评价表”,从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多样性、熟练性、坚持性等方面,开展自评和他评等多维度评价。教材试验学校纷纷表示,劳动表现综合评价表,引导师生对劳动全过程进行清单式的综合性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及时到位。
02
建设校园小农田
表现性写实评价记录学生成长全过程
校园的一角里,学生正在农田里热火朝天地开展生产劳动,浇水、翻土、抓虫、种菜、作物支架搭建……别以为这是孩子们在农村或者劳动实践基地参观、体验生活,这是“都市小农夫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校园小农田上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小农田被分成了许多个区域,孩子们分组亲自种上了各种农作物,草莓、菠萝、凤仙花、薄荷、菊花等,每天亲自照料,小农田成为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场所。
自2020年11月广州市启动校园小农田建设以来,各区中小学校纷纷根据自身实际创设条件,规划和建设校园小农田,丰富校园劳动场域,校园小农田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亮丽风景线。2021年5月21日,在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观摩研讨活动(广州专场)上,48所学校被评为“5A级”小农田,53所学校被评为“4A级”小农田,46所学校被评为“3A级”小农田。还有大批中小学校因各种客观原因未能评选上等级的,也在坚持开展小农田建设和种植实践活动,形成开展校园劳动实践的良好生态。
广州市骏景中学的校园小农田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建在了学校的天台上,依托天空农场,常态有效开展项目式劳动实践活动,设立学生成长档案袋,采用表现性写实评价记录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作用。学生劳动表现性评价包括考察探究活动过程记录、设计制作活动过程记录、劳动实践活动过程记录以及实践的心得体会等。表现性评价贯彻日常劳动活动,贯穿校园小农田劳动全过程,广大教师带领孩子们在校园小农田这块试验田上大显身手,一起播种希望,收获成长。
03
城市孩子走进田间地头
城乡结对整合劳动教育资源
“哇,菜叶子上有虫子!”“老师,种菜为什么要松土?”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小朋友来到从化农村,城乡小伙伴们结对上山下地,挖红薯、喂小鸡,忙得不亦乐乎。2020年12月,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小学和广州市从化区良口二小开展了城乡结对劳动教育活动,城市学生来到从化农村,通过认识农具、开展田间劳动、考察农村垃圾分类、入住农村家庭体验乡村新变化,开展摘菜养鸡、生火做饭、做特色美食、招待客人、挖番薯、摘水果、野炊等丰富的劳动活动,感受新农村发展的魅力。
广州首创劳动教育新形式,探索劳动教育新措施与策略,创建城乡一体具有广州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利用农村学校劳动基地的优势,让城市与农村学校、城市与农村孩子结对,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在互动和融合中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创新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资源图谱,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城乡结对劳动教育新模式,共促成全市112所劳动教育试点学校开展城乡结对,达到了丰富学生劳动体验、活化共享劳动资源、感受美丽乡村变化、增进城乡深度交流、更新学生劳动观念的综合劳动教育效果。
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从“鸡手鸭脚”“一无所知”到“内外兼收”,孩子们在分享反思中纷纷表示“粒粒皆辛苦”,通过融合结对的项目学习,让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04
师生家长参与评价
培养新时代劳动小能手
洗衣服、整理房间、套被子、切菜、炒菜、蒸鱼、洗碗……一双双灵巧的小手熟练地操作着,一个个小小的身影不停地忙碌着,一张张小脸上挥洒着汗水,绽放着甜蜜的笑容。你看到的不是爸爸妈妈在操持家务,而是孩子们当家做家务的身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体验劳动过程,感悟劳动精神,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与美好。
为推进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广州市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疫情防控期间家务劳动成果征集活动,充分展示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今年劳动节,为落实今年广州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的“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学习和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实现劳动育人价值,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五个一 ”劳动实践活动——我为爸妈做道菜、我为自己洗次衣、我给劳模写封信、我为社区保清洁、我为节日做贺卡等,并以此为主题开展优秀劳动小视频、劳动实物作品及劳动小能手评选活动。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响应,或开展家务劳动、开展社区服务、制作贺卡、用书信向钟南山等劳模致敬,让劳动精神扎根心田。
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倡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主体参与评价,落实评价过程育人,评价不仅考察劳动结果,更关注活动过程,通过“劳动小能手”评选,全面展示学生劳动成果作品,学生参与劳动过程的短视频,呈现一段时间内参加劳动的清单,引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全方位考量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勤于动手,乐于实践,持之以恒的劳动小能手。
05
实现学生劳动教育信息化评价
建立完善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学生初中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展现学生个性特长,形成学生在各个阶段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档案。广州市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劳动教育信息化评价系统,实现了学生劳动教育信息化评价。中学生通过写实记录、自我陈述和重要观测点计分评价等定性与量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广东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上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将劳动实践纳入考评,对学生形成的劳动素养、实践能力等状况进行过程监控,把学生参加劳动活动频率、掌握劳动技能情况等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重要部分,记录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参观学习、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中表现出的意识、能力和成果等,建立完善的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发展指导、毕业升学、学校育人质量评价的依据或参考,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在评价的推动下,区域劳动教育不断提质增效。全市中小学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得到广泛认同,创生出一批高质量的劳动成果。广州市一批劳动特色鲜明的典型学校正在形成,目前,全市已有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7所,广州市教育局劳动教育试点学校112所,劳动教育教材与科技实践教材试验学校各169所,这些学校在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发挥着先行先试的排头兵作用。在评价的驱动下,师生在探究中劳动,在劳动中创造,促进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有效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在劳动中有效发挥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